【央企精準扶貧系列報道之九】中國電信:爭當網絡精準扶貧的先行者
【央企精準扶貧系列報道之九】中國電信:爭當網絡精準扶貧的先行者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報》 發布時間:2017-10-23
中國有句俗語,“要想富,先修路。”而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公路”是否暢通便是成為了貧困地區能否快速脫貧、能否實現致富的重要因素。
我國很多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偏遠、住戶居住零散,信息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城鄉“數字鴻溝”不斷拉大,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發展,也阻礙了貧困地區快速脫貧的步伐。
作為網絡扶貧行動重要的建設者和參與者,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在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平臺應用以及聚焦精準扶貧方面不斷助力,高速寬帶服務已惠及大片農村地區,進一步消除了城鄉數字鴻溝,在為偏遠貧困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不斷提供新動力的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信息精準扶貧的新模式。
光纖入戶
架起聯通外界的“信息路”
用光纖寬帶上網、看高清視頻對于不少偏遠貧困地區的居民來說,曾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隨著電信網絡普遍服務升級和寬帶網絡質量不斷改善,他們的夢想變為現實。
四川涼山的“懸崖村”,全村500多人居住在離公路約6公里外的高山上,村里與外界的聯系僅靠一條沿懸崖陡壁垂直而下的800多米長的山路。幾十年來,“懸崖村”只能靠山下發射的微弱信號接收短信和打電話。按照村民的話說,曾經真是“滿山找信號”。不過現在大不相同了,可以在家用光纖了。這樣大的變化正是源于中國電信的網絡扶貧專項行動計劃。
據記者了解,2016年5月,中國電信四川公司發布了精準扶貧專項行動計劃,共集中24億元(其中8億元用于網絡建設,16億元用于貧困人口話費補貼)為120個貧困縣、1000余個貧困鄉鎮、1.8萬個村的貧困百姓提供免費通信服務。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已有超過70萬農民享受到了免費的通信信息服務。
而就在今年的雞年春節,中國電信又投資了150余萬元,為“懸崖村”開通了100M光纖寬帶和4G網絡、IPTV4K超高清電視,村民可以通過寬帶觀看高清電視節目。
四川只是此次網絡精準扶貧專項行動計劃的一個案例。據記者了解,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提升網絡覆蓋的基礎上,中國電信在工信部指定的中西部22省普遍服務負責區域,著力投入巨資,快速提升光纖寬帶的覆蓋水平。“中國電信的目標是將中西部22省、區、市的城市住宅光纖到戶(FTTH)平均覆蓋率,由2016年的78.3%,提升到2017年的86.1%;將中西部22省的鄉鎮住宅光纖到戶(FTTH)平均覆蓋率,由2016年的69.1%,提升到2017年的77.0%;將中西部22省的行政村寬帶平均覆蓋率,由2016年的61.0%,提升到2017年的64.0%;將中西部22省的行政村光纖改造率,由2016年的48.7%,提升到2017年的57.0%。”中國電信網絡建設部門人員對記者介紹說。
構筑大數據平臺
提升扶貧精準度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精髓和亮點,作為精準扶貧的基礎性工作,其中扶貧信息的精準尤顯重要。按照中國電信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的話說,中國電信作為特大型國有企業,可以充分發揮電信優質網絡覆蓋廣的資源優勢,并按照“國家網絡扶貧行動”計劃要求構建扶貧大數據平臺,這不僅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扶貧的精準度,同時也能為政府提供精準扶貧管理手段。
2015年9月,中國電信在甘肅建設了全國第一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技術,設省、市、縣、鄉、村五級互聯互通的扶貧網絡和大數據平臺,并研究開發了扶貧對象、扶貧措施、扶貧成效、數據分析、績效考核5個管理子系統。
“通過這個大數據平臺,我們不僅可以對甘肅全省貧困人口、預脫貧人口的對象分布、致貧原因、健康狀況、教育程度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同時還可以對精準貸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貧、衛生扶貧等‘1+17’涉及的行業部門各項政策措施落實進度進行專項分析,實現了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扶貧措施監管落實、扶貧成效分析評估、績效考核獎懲有據的工作閉環機制。”中國電信甘肅萬維公司總經理李忠表示。“如幾年前的一場意外車禍,讓甘肅平涼市靜寧縣雙峴鄉團莊村村民蘇轉軍數根肋骨折斷,頸椎嚴重受損,喪失勞動能力,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頓。2015年8月中旬,蘇轉軍被納入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因病致貧貧困戶,僅僅一個月后他拿到了5萬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
正是在總結甘肅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年初,中國電信又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互聯網+精準扶貧”行動推進合作協議》,為云南、陜西、江西、安徽等多個省份提供了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服務。
利辛縣位于安徽北部,是國家級貧困縣,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按照計劃,2016年脫貧36681人,2017年計劃脫貧68293人,2018年計劃脫貧29030人。如何有效地掌握貧困人口信息、制定扶貧工作決策、細化扶貧工作責任成了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6年9月,中國電信亳州分公司結合利辛縣扶貧工作的需求,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了精準扶貧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全縣貧困戶分布一張圖、全縣基層扶貧工作人員分布一張圖、全縣貧困村分布一張圖,并融合位置定位服務,為扶貧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監督提供高效技術支撐。為政府扶貧管理者、基層扶貧工作人員、扶貧幫扶對象、社會扶貧力量提供一個集日常工作、信息交互、績效考核、數據分析、決策支撐為一體的綜合性管理服務平臺,有效促進各級政府的扶貧攻堅,實現精準扶貧。
“扶貧工作中的信息收集是碎片化的,在平臺啟用之前,如果從十多萬的貧困人口資料中梳理統計某一項數據,不僅需要很長的時間,還會帶來龐大的工作量。”利辛縣扶貧局局長陳華告訴記者,“運用大數據平臺之后,所有的貧困戶信息全部由紙質轉錄為電子數據,各項統計只需在電腦上動動手指,瞬間就可以生成各類統計數據。同時大數據的應用,能夠全方位、全過程動態實時監管貧困戶基本情況、幫扶工作開展情況、各項措施落實情況,智能統計分析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客觀反映幫扶成效,實現脫貧攻堅全過程信息化、精確化動態管理,為黨委政府提供管理抓手、決策依據。”
“中國電信發揮電信優質網絡覆蓋廣的資源優勢,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構建扶貧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全國1/4的貧困人口全覆蓋。”中國電信新聞發言人對記者表示。
信息化扶貧
電子商務成重要抓手
《網絡扶貧行動計劃》鼓勵電信運營商針對貧困地區推出優惠資費套餐,精準減免貧困戶的網絡通信資費;鼓勵電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電商積極開展合作,降低準入門檻和收費標準,支持和幫助貧困縣開設電商平臺或專區頻道。
信息化扶貧離不開電信運營企業的參與,電子商務發展也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中國電信陜西公司副總經理王今蓬告訴記者,陜西電信先期投入3000萬元建設的脫貧攻堅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已于去年9月上線運行;同時,針對如何將農產品賣出去這一脫貧重點問題,中國電信打通“互聯網+電商”扶貧通道,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陜西省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信息化服務運行體系已基本形成,信息化支撐農村電商發展水平正在不斷提升。”陜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長高彩玲說。中國電信銅川分公司還將鄉鎮營業廳改造成電商服務站,一半用于電信業務,一半用于農村電子商務運營。僅“五一”節前剛剛開業的以銷售九孔蓮藕等本地原生態農產品的小丘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兩三天就收到訂單500個。
“互聯網+電商”“互聯網+旅游”扶貧模式已在陜西省落地開花,網絡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據銅川市提供的數據來看,2016年,全市農村電子商務已完成銷售總額1.28億元,業務訂單量達246萬單。目前,全市有各類團購網站、平臺40余戶,電子商務應用企業達2000余家,解決就業1800人。
“銅川市從網絡設施、信息內容、電商平臺、公共服務等方面系統部署、同步推進,使得電子商務已日益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銅川市副市長劉西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