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工作中打上高鐵品質烙印
——訪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
——訪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
在扶貧工作中打上高鐵品質烙印
——訪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
——訪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報》 發布時間:2017-12-25
談及中國中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集團”)的扶貧工作,中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先和記者從高鐵談起。“高鐵作為一張國家名片,高端、高質就是這張名片的核心基因。這些年,高鐵在社會上經歷了從非議到贊揚的過程,這種轉變最根本靠的就是過硬的品質,用品質打消了人民的疑慮,贏得了市場的通行證。”
而中車集團作為高鐵的重要建設者,一直擔當著排頭兵的角色。劉化龍給記者列出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以上;而中國中車共生產各型動車組2586列,累計運行里程已超過28億公里。2016年,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14.43億人,首次超過旅客總發送量的51%。
無論從速度等級、在線數量、行車密度、運營能耗、平穩舒適度等方面衡量,中國高鐵各項指標均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們堅持用匠心營造,把每道工序、每個零件都干成了精品。我曾在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里舉過一個高鐵列車上實名制接線器件的例子,每一根接線上都標有操作者的名字,這就是高鐵工人對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的莊嚴承諾。”劉化龍說。
談扶貧工作為何要談到高鐵建設的品質?劉化龍表示,扶貧工作與建設高鐵一樣,同樣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樣需要做到精準不能有一絲含糊,同樣需要用心用力。扶貧工作要做好,也要發揚中車集團長期以來的高鐵品質精神,將這種精神用到扶貧工作中,在中車集團的扶貧工作中打上高鐵品質這個深深的烙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劉化龍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為我們新時代的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回顧過去5年,中國共產黨創新提出的精準扶貧政策以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的成就,書寫了人類反貧困斗爭史上“最偉大的故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還指出,扶貧脫貧是一項艱巨任務,更是一項長期積累的問題。“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做好全國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絕無退路;同時還要讓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普遍認可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就必須積聚智慧、匯聚民心,要有過得硬的耐力、決心。對于中車集團來說,要完成自身的扶貧任務,就要將高鐵精神、高鐵品質扎扎實實地用到扶貧工作中去。”劉化龍說。
今年6月,劉化龍帶領中車集團的扶貧調研組來到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的大石鎮武家屲村實地調研。曾經不通公路的武家屲村,在交通項目和中車集團的幫扶下,目前已實現了路通心通。按照劉化龍的話說,我們就是用給人們修高鐵的鋪路精神來為貧困地區修致富路。
打造一條品質過硬的高鐵需要過硬的技術與對品質的信念,成就一個享譽世界的高端品牌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同樣扶貧工作也是一個長期并需要用心用力的事業。劉化龍表示,“無論是高鐵品質還是扶貧工作,中車集團都還任重道遠,我們仍需加倍努力,發揚高鐵品質,承擔起中車集團應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