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接受CCTV《新聞會客廳》欄目專訪談國資監管問題
李榮融接受CCTV《新聞會客廳》欄目專訪談國資監管問題

文章來源:央視國際網 發布時間:2005-02-03
(李榮融接受CCTV《新聞會客廳》欄目專訪談國資監管問題)
李榮融接受CCTV《新聞會客廳》欄目專訪談國資監管問題
2月2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欄目專訪談國資監管問題。李榮融表示,國有資產流失的關鍵問題在管理層,解決的首要辦法是落實責任人。
我是管理92000億資產的責任人
沈 冰: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特別節目。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在2003年3月份成立,李榮融就成為了第一任掌門人。李主任,我聽到關于您的好多稱呼,有叫李老板的,有叫您超級董事長的,您認為哪個稱呼比較貼切?
李榮融:我認為都不太貼切。叫我老板也可以這么說,但是我口袋還很空。比較貼切的講法還是第一責任人。我們現在有92000億人民幣的資產。
沈 冰:歸您管?
李榮融:對。我現在滿腦子的責任。92000億,要保證增值,這是第一責任人必須要牢記的。
沈 冰:既然管理國有資產,在2004年管得怎么樣?
李榮融:可以說還可以。我不敢說很優秀。因為到今天為止,我們這個委員會成立了一年零十個月,工作屬于起步階段,跟成立前相比資產總量、質量都有提高,但這個提高我認為是初步的。
國有資產流失的關鍵問題在管理層
沈 冰:說到國有企業的改革,有人說國有企業改革年就是國有資產流失年,您聽到這樣的說法做何感想?
李榮融:流失是有的,但是我要說的,我們看問題首先看一個整體,這個過程中間實際是我們原來說的有進有退。說實在話,在調整過程中退出的資產質量并不怎么樣,以前不是有一個理論叫“冰棍理論”嗎,你不賣掉也化掉,與其化掉還不如賣掉。然而問題最集中的是在管理層收購。比如我自己想買這個茶杯,這個茶杯又是我自己生產的,當然千方百計把它壓價,越低我賺得越多,所以我們反對的是自賣自買,問題全部可以說集中到這一點上。
沈 冰:聽起來您完全反對MBO,將管理層和所有者結合到一塊?
李榮融:那當然,現在的企業制度我認為是不合理的,我們這么多年證明,所有者跟經營者混在一起是不合適的?,F在成立以后,我認為情況會越來越好。因為我們看到了這些問題,我有責任,各地部委也有責任圍繞出現的問題提出辦法?,F在關于管理層收購的草稿已經擬好,不久就會出臺,目前我們正在征求有關方面的意見,目的不是產權不流動,而是鼓勵流動,只有流動才能把資源配置好,不流動就是“冰棍理論”,化掉了。
沈 冰:我還聽到一種觀點,在國企改革過程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要的。您同意嗎?
李榮融: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國有企業改革是要付出必要的成本,這樣的觀點是正確的。但說國有企業一定要流失,我不贊同。我剛才說現在流失的形式就是管理層收購,將來會有許多問題會留下來。我現在要收購,你沈冰是我底下的職工,我告訴你馬上轉制了,你身份要變,我要給你補償。你當然挺高興的,補償越多越高興。他不僅給你多,還要給你附加。錢哪兒來的?不是我口袋里掏錢,把你們職工安置的費用全部加起來,而是從現有的資產當中拿出一部分來給職工。職工聽了很高興,以為他想的挺周到,補償還挺高。帶來的結果是什么?貼出去的越多留下來的越少,他掏錢買就買一小塊就夠了,但是買完了實際使用的資產,它不是最小塊,仍然是企業。實際上它仍然是無償占用了職工的資產。結果呢,后來企業不行了,破產了,職工分文沒有,也跟著破掉了,職工安置費在哪兒?沒有了。
沈 冰:這是您發現的最核心的問題,但這些流失不屬于必要的代價。
李榮融:如果這樣必要的話,那職工付出的代價也太高了,等于把自己后半生賣給了他,他又不負責任的推向了社會。
觀眾1:李主任提到交易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但我們發現國有資產不交易情況下也存在流失,比如前一段時間國資委搞清產核資,很多企業存在趁火打劫的行為,把好賬歸在壞賬里,通過合資處理掉了。第二種情況就是4年以后叫停的政策性破產,很多企業通過政策性破產把一些好的資產剝離出去,把大量的負債通過政策性破產方式處理掉了,這導致很多國有資產的流失。
沈 冰:他剛才提到的兩條,您同意嗎?
李榮融:我同意。清產核資這次做得可能要比以往要好,因為這次的規則比較嚴厲,應該比較完整。至于以前那些債轉股政策性破產的問題,我認為會有,現在有報道說一案暴富,就是說的債轉股。這些東西現在變成了暴富的途徑了,因為內行的人知道這個企業已經資不抵債了,但是有擔保人,這個擔保人是我們比較好的國有企業,就是說把這個企業搞上法庭,相連帶的擔保企業就得賠款。這樣兩個勾結,然后說這個企業要破產了,又是一個低價賤賣。我看到的報道是15萬就買進了,因為這個企業是我的了,我馬上作為原告向法院起訴,告擔保單位要賠償,結果法院真判了,陪了1200多萬,我花了15萬,贏了1000多萬。這種事情有,那么怎么辦?我就是說趕快把國資委建立,落實責任人,責任人到位,你做這個事我就問你的責任,他就不一樣了,沒有這個的話,許多好事辦成了并不是制定政策的人所希望的那個方向走。所以剛才講的情況存在。
觀眾2:除了剛才提到的幾種流失方式以外,現在還有另外一種,我覺得是隱性的流失。就是在作為國有企業母公司之下搞了一些股份制的公司,打著母公司的牌子,利用母公司的資源,甚至利用母公司的設備,然后把更好的項目拿到子公司來做,我覺得這個勢頭也比較嚴重。
李榮融:有的行業還是比較嚴重的。這些行業我們已經注意到了,現在正在研究具體的措施跟辦法,但還沒有最終形成統一的意見,但是我相信不久以后會拿出辦法。中央企業也有,但是中央企業相對來說好一點。而現在最大的缺陷,也是我上任后最大的難處,就是我們現在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所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樣就能及時發現,說實在話,我們現在發現的,有很多是事后的。
觀眾3:國資委沒有設立之前,國有資產倉庫里有很多老鼠,盜吃了很多國有資產,像以前的老鼠,國資委如何制裁它?
李榮融:老鼠已經吃到肚皮里的怎么辦?通過這次督察我們把發現的問題留給各個省的國資委。像以前查到的問題留給誰,誰對這個資產負責?誰都不負責?,F在有人負責,我交給省國資委。由省國資委負責去抉擇。是不是完了?沒完。2005年還要督察,看督察的重點你改了沒有,你糾正的情況得跟我報告。因為這是法律授予我的權,我對各地國資委承擔監督指導的責任,查完的結果還要公布。所以這對他來說有壓力。
解決的首要辦法是落實責任人
沈 冰:能不能給我們歸納一下,第一國有資產怎么樣不流失,第二以什么方式不讓它流失?
李榮融:現在我最關注的,第一要擋住。擋住是什么意思?首先要把責任落實到現在的企業負責人身上,我有責任他也有責任,他有責任就不一樣了,這是首先要做的。同時加強督察,我們自己,還有跟工商管理總局、檢查部門組織的督察。但我心里最重要三件事,第一對國有投資公司都要建董事會,就是說在企業這個層面上,也要實現所有權跟經營權分離,形成一個制衡的關系。第二,正是我現在還沒做完但已經在做的,就是清產核資。有人跟我說不要做這件事,這是個爛泥潭,進去了爬不出來。
沈 冰:您不害怕嗎?
李榮融:害怕我也得做,將來國務院考核我,如果底下的帳都是不實的,看著帳很大,虛數。國務院派人下來核查,一查沒有那么多資產,那不是等于我欺騙了國務院,因為國務院授權我們國資委管理這個資產,搞了半天搞了虛資產,那不行,所以我必須清。清完了以后要進行核實,這個做完了就要產權明晰。不是說這個資產完了,讓它放著,我的目的是要流動。要流動,首先產權要明晰,產權不明晰,沒法流動。所以建了董事會,產權明晰了,第三就是要有很好的調整機構的方案。我們中央企業的結構調整是往哪個方面,將來的流動就是要按這個方面流動,該出讓的出讓,該賣的我也賣,但在關鍵領域,涉及國家安全的,未來國家發展的行業,該投入發展的要先投。把這三個條件弄好了,我想局面絕不是現在這個局面。
沈 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最核心的是什么?
李榮融:資產該評估的要評估。有的人在任的時候把企業搞虧,搞虧了再買的時候就便宜了,如果你搞虧的企業,我首先追究你的責任,還不是買的問題。所以你連起碼的資格都沒有。這就是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一個企業一定要有人對資產負責,如果沒有人負責,各種現象就產生了。
沈 冰:接下來我們看看國資委到底怎么管人的。先看一份文件。這是中央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中糧集團的周總作為乙方,您先給大家介紹介紹這里頭是什么內容?
周 總:這里面的考核內容主要有四項,但是核心是兩項,一項是利潤,一項是凈資產回報率。我們簽字業績合同的時候,我也感覺到很有壓力。因為把我經營的目標細化了,數字化了,具體化了。
沈 冰:李主任作為甲方講講,這個責任書為什么要簽,簽和不簽有什么區別?
李榮融:溫家寶總理稱我為第一責任人,這個責任不能光在我肩上,我得落實到他身上才放心,所以我的話,叫他們睡不著我就睡得著,他們睡得著我就睡不著。也有不少人說國資委管的太多,連經營責任書還要簽,連個副總經理還要選聘,我想大家要看到這是一個過程,在于指標的高低不在于多少項,首先落實重要的責任。
沈 冰:這個指標是你們商量過的?怎么定下來的?
李榮融:首先充分尊重企業的意見,然后我心里也有個底,不能低于行業的水平,也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周總這樣的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不能跟國內最后一名企業比,也得跟國際上比,所以別看定這幾個數,我估計他至少兩個月睡不著。
沈 冰:但是李主任,企業完不成怎么辦?
李榮融:嚴格按照責任書兌現,有獎有罰,毫不手軟。
沈 冰:怎么罰?
李榮融:按責任書規定,因為各個企業指標不一樣。他們這些企業是要在國際上有競爭能力,如果都是低水平低指標,也談不上影響,誰影響誰。如果我們國民經濟靠一批搖啊晃的企業在做,這個國民經濟能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嗎?所以他們的眼睛不能往后看,必須往前看,世界上你們同行的前三名,所以我們規定,三年下來如果不能、達不到國內本行業前三名的,淘汰。
沈 冰:淘汰是什么意思?
李榮融:意思就是不要了,我合并的合并掉,該賣的賣的,作為老總本人,該走人走人了。
沈 冰:是不是處罰力度很大,力很大。
周 總:完不成不僅走人,獎金工資都要考慮。國資委定的這個指標,我常常跟職工講,經過努力達得到的,不是國資委給我們壓指標,也不是說我們把指標壓的很低討價還價,沒有這個問題,還是經過科學的計算的,這個經過努力達得到的,跳起來是做得到的,但是不跳不行。
國企老總的“身價”還沒市場化
沈 冰:現在大家很關心央企的一把手該拿多少錢?他們有沒有一個市場價格?
李榮融:我認為還達不到市場價格。這個從兩邊說,一個就是我們各方面的條件還不夠,這個條件主要是市場化。按我自己的觀念就是,市場化的人,市場化的價,客觀上講我們還沒有做到市場化。另外一方面,這些老總也有他為難的一點,因為他的收入還要考慮到職工的收入,這個差距也不能太大,所以調動兩方面的積極性,既要調動企業負責人的積極性,也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沈 冰:可能兩方面的積極性都難調動,我們和世界五百強排名170位左右的摩托羅拉相比, 他的CEO年薪150萬美元,還有分紅200萬美元,加起來有三、四千萬人民幣,相比之下央企老總們的積極性能調動起來嗎?
李榮融:我又要留住人才,還要吸引人才,不把負責人的收入提高這不現實,也不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F在職工工資跟老總工資差距很大,職工可能抱怨,我跟老總差這么多,但是話說回來,我們職工效率不好比,要跟國外同樣的企業相比,中央企業一千萬職工,至少可以減掉三百萬職工,那如果把三百萬職工減掉以后的錢給七百萬人,那七百萬人工資馬上增長三分之一。但你能這樣做嗎?你不能這么做。所以目前我們還處于一個過渡的階段,方向很明確,肯定按市場化方向走,但是前提就是要維護大局,就是要保證國家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方面走。
國企改革“攻堅階段”還要多久
沈 冰:現在說國有企業改革處于攻堅階段,還要攻堅多久?
李榮融:為什么說攻堅階段?確實給我們時間太少,我們加入世貿保護的期限都快到了,所以我們跟各種所有制的競爭,從現在看沒有什么太優惠的,也沒有什么太保護的,還有好多不平等,人員仍然太多,社會負擔仍然很大,包袱仍然很重,如果不把這個解決,我說我們要能夠達到大家期望的快速的、持續的,難度很大。
沈 冰:處在攻堅階段,明年接著攻的話,您2005年在責任書里準備寫什么指標?
李榮融:明年的任務我們比較清楚,國有多資企業的董事會要加快步伐,現有的問題要盡快解決。明年很可能第一個出臺的文件就是規范管理層次結構。這個是當務之急,也是規范后面的產權交易的很重要的問題。所以這個也是必須要加快做的。
政策性破產難題如何解決
觀眾4: 2004年2月24號國有企業改革管理工作會議,國資委提出花四年時間徹底解決政策性破產的問題,未來的四年,李主任會遇到什么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李榮融:政策性破產。跟依法破產最大的區別就是政策性破產以后,企業變賣的資產首先是安置職工,依法破產是首先還債權人,這也是特定的歷史階段,要把員工安置好,因為員工是無辜的。為什么四年?因為沿海這些省實踐的結果,我們排了一個計劃,四年能完成。
沈 冰:難度呢?
李榮融:難度就是其他改革也在推進,特別是銀行,需要核銷呆壞賬,到現在也股份制了,有它自身的利益,我干嗎幫你?所以這個現在矛盾比較大。
沈 冰:怎么解決?
李榮融:我有思路,跟國務院領導也報告了,總的來說這個路必須走完,特別是現在財政收入國家提高也很快,增長今年是5000億,我們企業總體來說像國有企業這塊,增長也很快,今年的利潤增長大概43%到45%,這么好的條件下,我認為大家把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掉,可以輕裝上陣了。
所有制不是國有企業搞不好的理由
觀眾5:您說到靠責任心推動國企改革,為什么很多人有動力,動力是什么?
李榮融:個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面,都有一個基本的價值觀,你活著為了什么。所以我對自己的座右銘是兩句話,傾心于事業,把所有的身心都傾入事業中。第二句叫敬業與崗位,就是你很高,但是你從哪兒落實做,從崗位做起。我沒有忘掉我當過五年工人,你說一個大學畢業生去當工人,正是這五年的工人才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說老實話,國有企業改革是世界難題,中國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本在國際上比是最低的,反過來的成效有目共睹,所以我值得自豪的話,就是說今天給了我這樣一個崗位,我對這個難題說實話充滿信心,沒有理由說國有企業因為所有制而搞不好,搞企業就那么幾條,你要遵循企業的規律,按照企業的規律辦,我不相信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