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13
嘉賓:余衛平 全國人大代表 中車副總裁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由倡議階段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這項由中國為世界量身定制的戰略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支持和參與。面對廣闊的合作空間,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的路途中積極探索。
“我們已經在‘一帶一路’上建起了‘三生三世的情誼,四海八荒的市場’。”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車副總裁余衛平自信地說道。
正如他所言,近年來,以中國中車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正在用自己的東方智慧,不斷拭亮著“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
出海有成果 四大蝶變鑄輝煌
在眾多的出海的企業中,中國中車算是實至名歸的領軍者。
余衛平告訴記者,“要想說中車的含金量有多高,我們可以到巴西奧運會上去看,我們可以到中東的麥加朝覲上去看,可以到白俄羅斯的冰天雪地去看。”
時光回溯到2016年盛夏的巴西奧運會。在那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勇奪26枚金牌,但在余衛平眼中,中國還收獲了一塊屬于“中國制造”的金牌。
據了解,奧運會期間,在穿梭里約的各條奧運專線上,由中國中車提供的地鐵車輛每天運送客流量高達30萬人次。但即使是這樣,中車依然交出了零故障的成績單。奧運會結束后,巴西奧組委特意發來了感謝信。
視線轉向中東,一年一度的麥加朝覲可謂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為盛大的活動。麥加有一條堪稱世界上最擁擠的輕軌線。但在中國中車面前,這些都不是問題。據余衛平介紹,在近幾年朝覲期間車輛始終保證24小時運輸,也保持著零故障。
去年朝覲結束當天,正好是中國農歷的八月十六。當得知車輛保障團隊在中秋節當天依舊堅守崗位后,麥加輕軌總裁麥斯非常感動,特意為他們補過中秋節,還稱中車員工是最可愛的人。
此外,在白俄羅斯的冰天雪地中也有中車最壯觀的風景。余衛平告訴記者,白俄羅斯的交通部長曾在訪問中車時說,“在漫天飛舞的雪地當中唯一能跑的‘動物’就是中車的機車。”
其實,在余衛平眼中,高鐵出海的成績到底如何,數據最有說服力。
他告訴記者,去年中車海外的簽約額已經超過80億美元,和前年的同比增長是40%。而就覆蓋面而言,中車已經覆蓋了七大洲的102個國家,在全球有鐵路的國家中,83%都有中車的產品和服務。
而基于數據和深入地分析,余衛平認為,中國高鐵出海正在呈現出四大“蝶變”。而除了數量之外,中車在質量、模式和融合上都有著不俗的成績。
他告訴記者,“從質量上來看,中車接連在美國、歐洲等發達的市場高地拿單,我們的貨車更是成功進入有著‘貨車故鄉’之稱的英國;從在模式上講,中車在服務走出去上也產生了根本性變化,去年中車獲得了南非141.4億元人民幣的機車維保合同,這也是中車史上最大的維保合同;而就融合而言,美國、印度、土耳其、南非的成功案例都生動反映出中車是如何融入世界,如何贏得國際贊賞的。”
競爭有秘訣 人文理念促發展
就在全球化進程受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給“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帶來挑戰之時,中車卻披荊斬棘,不僅將國際上的競爭對手化為朋友,還將友誼之手伸向了本土的人民。在這樣的成功背后,中國中車又有著怎樣的競爭秘訣呢?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市,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作為美國工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很多早年的留學生,都是從這兒開始留學生涯的。也是在這里,中車開辦了在美國的第一個工廠。
談到這里,余衛平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開始建設工廠時,有一座紅色的老房子。根據最初的規劃,這是一座需要拆除的建筑。可當得知這座已經有著百年歷史時,中車決定修改規劃。經過認真研究,他們決定將其修繕加固后作辦公室使用,讓這位百歲老翁“逆生長”,迎來人生第二春。雖然后來的方案成本要高出800萬元,但大家認為這錢花得值。也正是中車這種尊重當地傳統的決定,最終感動了政府、社會團體和居民。
動工儀式當天,來了一位叫麥克的老人。他握著余衛平的手說,他的祖輩、父輩和他自己都曾經在此工作,母親年紀大了,無法親自過來,只能委托麥克專程來表示感謝。母親讓他帶話說:“春田又有希望了”。
如今,每逢中車的春田工廠有活動,馬薩諸塞州州長、春田市長都會跑過來為中車站臺。“我們尊重當地的傳統和文化,也必然得到當地的尊重”,通過這件事情,余衛平感慨地說道,“不僅要有產品的合作,還要有人文的增強。”在他看來,誠信就是中車一直秉承的人文理念。
2013年,中車承接了土耳其薩姆松有軌電車項目。就在要發運的時候,強臺風“海燕”的突然襲來,使原計劃的交付日期至少推遲一個多月。
按照合同中不可抗力的因素,中車是完全有理由推遲交貨的。但是中車卻選擇了不可思議的方式,空運。中車從烏克蘭租來空中巨無霸運輸機,將整列車裝飛到土耳其。殊不知,這比船運的成本高出近9倍。但一直堅守“想用戶所想”的余衛平相信,“今天的付出一定會換來明天的回報,信譽是最暢通無阻的通行證”。
最終,這批車輛提前到達土耳其,保證了土耳其薩姆松市有軌電車的按時開通。如今,每當余衛平碰到土耳其合作伙伴,他們都重復一句話,“我們土耳其人,永遠記得這個壯舉!”
發展有思考 品牌塑造進行時
關于中國企業“走出去”,余衛平不斷地在實踐著,思考著,又不斷地重復著這個過程。而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擺在中車面前時,中車又將如何有所作為呢?
余衛平告訴記者,“中車是一只金猴,而且是能夠在風口上抓住機遇、往上繼續跳的猴。”
他認為,如果說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的引擎,那么中車就應該是“一帶一路”的火車頭、主力軍和形象大使,就應該勇當“一帶一路”的“三好生”。他告訴記者,如今的中車在“一帶一路”上已經建立起了“三生三世的情誼,四海八荒的市場。”
談到這里,余衛平特別提到了中車在南非實行的“四本四幫”的模式。“四本”即“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購、本地化用工、本土化維修”,這“四本”帶動了當地產業鏈的發展和制造業的發展。而“四幫”即幫黑人婦女學習企業的知識和管理的案例;幫助兒童;幫助警察,請少林武增教他們練功;幫助南非的員工提升技能和管理水平。
“這‘四幫’就是我們南非版的精準扶貧。”余衛平如是說。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余衛平從來不是一個滿足現狀的人。他告訴記者,經過研究思考,要想不斷超越自己,就要像農夫打理農活一般精細。余衛平將這個稱之為“農夫理論”。
而就中車的實際來講,他認為,首先要從提供產品開始,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為用戶提供軌道交通的中車方案,尤其是要提供一些圍繞當地軌道交通發展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其次,是根據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構建一種以中車為主的超值超前的服務體系。最后要注意本地化,通過為當地創造就業、創造稅收,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余衛平告訴記者,只要中國企業可以連過“實力關、標準關、文化關、環保關、信譽關”,努力做好“造最可靠的產品、做最可愛的人、做最可敬的企業、樹最可親的品牌”的“四可新人”,并致力于打造受人尊敬的國際化公司,相信在未來就能夠走出去、走進去,并最終成為當地的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