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富龍集團:改革實效加快供熱高質量發展 節能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積勢賦能
內蒙古赤峰富龍集團:改革實效加快供熱高質量發展 節能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積勢賦能

文章來源:赤峰富龍公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23
“巍巍峰巒,赭色生暉,泉清水秀,碧影天光。”赤峰市一座以褐色山峰命名的城市,初秋,西拉木倫河在蔥蘢中蜿蜒流淌,孕育著“玉龍故里”的勃勃生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再次作出重大部署,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根本路徑。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首家經營城市集中供熱的市直國企--赤峰富龍公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赤峰富龍集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國家“雙碳”目標任務,堅持把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有效銜接,從科技創新、節能降耗、清潔供熱等方面持續發力,走出了一條以改革創出實效、科技推動發展的實踐新路,守護了塞北大地的民生“溫度”。
科技賦能 供熱技術創新成果突出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為新時代全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破方向,推動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赤峰富龍集團深入落實創新發展要求,積極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及其科研團隊清華大學建筑研究中心合作,在熱力管網控制工程、新型供熱技術研究等方面創新研究,創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個供熱領域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申報國內唯一一家供熱領域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大溫差供熱技術應用、新型節能樓宇吸收式換熱器、低品位工業余熱利用等項目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累計投入科研資金3000余萬元,形成吸收式換熱器全工況性能實驗測試平臺、核心隔壓部件U型管真空下流動特性觀測實驗等多項科研成果,研制的“樓宇吸收式換熱器”新型供熱設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第三十五屆供暖展覽會科技成果轉化優秀案例獎,先后取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共12項。通過使用大溫差技術改造換熱站,比傳統換熱站在同等流量下提升管網36%供熱能力,比傳統熱電聯產每百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年節約標煤0.2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0.81萬噸,減排顆粒物0.52噸,減排二氧化硫1.83噸,減排氮氧化物2.61噸,該技術對供熱領域節能減排和落實雙碳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節能降耗 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贏”
冬季供暖關系百姓冷暖,是重大民生工程,隨著赤峰市城市建設“西移北擴”戰略的實施,熱源短缺問題逐漸顯現,赤峰富龍集團積極踐行國企擔當,大力推進技術改革,建成智能化集中供熱指揮調度系統,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實時進行熱網監測、遠程調控、生產調度指揮;創建創新工作室,開展自主創新,建立集中供熱實驗平臺,通過分析測試平臺數據,優化新建熱力站、庭院管網設備選型;研發“便攜式半自動庭院管網調節儀”,通過對供熱二次網流量進行半自動調節,有效解決樓棟間水力失調問題,推動管網不平衡率由30%降到15%,節熱幅度可達10%-15%,年節省熱量約180萬吉焦、節省熱費3800余萬元;研發“分布式輸配系統及均壓罐”,在熱力站二次網廣泛應用,年可節約電費149萬元,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集團旗下熱力公司先后多次被中國城鎮供熱協會評為“全國供熱行業能效領跑者”,并獲得熱力站單位面積耗電、耗熱領跑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各項舉措有效緩解赤峰城區熱源短缺問題,全力保障用戶安全用熱,守護居民“溫暖”。
清潔供熱 新能源研發利用持續探索
加快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既是推動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有效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緊迫任務,也是加快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舉措。赤峰富龍集團充分利用國家“雙碳”控制等政策,整合內部優勢資源,推廣新能源利用,實現由傳統供熱向綠色清潔供熱的轉型升級。積極研究工業余熱利用、綠電供熱、跨季儲能和空氣源熱泵等清潔能源、新能源供熱新模式,成功實施赤峰市遠聯鋼鐵廠工業余熱利用項目,為清潔取暖和工業余熱利用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積極承擔東山園區工業余熱利用項目,并逐步探索周邊各旗縣區低品位工業余熱利用方式,著力構建熱電聯產為主、工業余熱高效利用、清潔能源有效補充的智慧供熱新格局。
未來,赤峰富龍集團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緊緊圍繞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確定的“六個工程”之“溫暖工程”部署要求,加深與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及其技術團隊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牢牢把握高新技術引領高速發展的戰略格局,走出一條節能供熱的科技發展新路,并逐步在內蒙古自治區、國內形成示范和引領效應,為實現“雙碳”目標和赤峰市乃至中國北方供熱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石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