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國企·打卡新坐標】探訪尼山圣境 雪中感受儒風雅韻的“中國風度”
【走進新國企·打卡新坐標】探訪尼山圣境 雪中感受儒風雅韻的“中國風度”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3-12-27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三維測繪、激光掃描、CNC模型加工,打造72米高的孔子像;云集東陽木雕、山西泥塑、蘇州刺繡等傳統藝術雕砌出展示儒家文化的大學堂;1.5億次敲打,一錘一楔鍛造出磨礪風霜的尼山講堂……近日,“走進新國企·打卡新坐標”采訪團走進由中國建筑集團參與打造的曲阜尼山圣境,在風雪中仰望儒家文化歷史文脈,感受儒風雅韻的“中國風度”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尼山圣境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是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 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教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載體。作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永久會址,是傳承和弘揚儒家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新高地。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尼山圣境景區占地面積50.6萬平方米,景觀設計融合孔子的山水觀,“倚山臨水,隨形就勢”體現建筑與山水的融洽關系。孔子像、尼山會堂、儒宮(大學堂)以“品”字形結構,共同組成曲阜尼山圣境的核心景區。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孔子像背山面湖,高度達到 72 米,源于孔子的弟 子中有72位賢人。項目團隊采用全球領先的三維測繪、CNC模型加工、FARO大空間三維激光掃描等多種先進技術,實現各部位的精準定位、緊密拼再現夫子“可親、可敬”“師者、長者、智者”的形象。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雪中的景區一角。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雪中的景區一角。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大學堂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應用廊柱、穹頂等建筑手法,集合殿、堂、廳等中國傳統的建筑形式,通過東陽 木雕、山西泥塑、蘇州刺繡、福州漆畫、景德鎮陶瓷畫等傳 統藝術,全方位展示儒家文化。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內景。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內天花板上的藻井。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仁廳內景。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七十二賢廊。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游客在七十二賢廊參觀。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內的一處穹頂。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內景。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大學堂義廳里用粉彩堆白的傳統藝術形式講述《將相和》的故事。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尼山講堂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永久會址,建筑外 觀大氣磅礴、風格“拙樸”,講堂的石材幕墻,由100余名尼山石匠用1.5億次的敲打,一錘一楔鍛手工雕琢而成。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尼山講堂內景。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尼山講堂內景。
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圖為游客在尼山圣境參觀。
【責任編輯:石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