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協同謀劃 為建筑產業鏈綠色轉型注入央企新動能
中建二局:協同謀劃 為建筑產業鏈綠色轉型注入央企新動能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10-2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這為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二局)加速推進綠色科技創新,加快推動綠色建造方式轉型,以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引領建筑行業之先,推動建筑行業深刻轉型變革,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以轉型之勢 打造綠色低碳新業態
中建二局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堅持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前提,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管理融入建筑企業的發展中,充分發揮主業優勢,主動投身低碳產業建設,參與建設全國近1/2在建核電機組;承接全球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項目——達拉特光伏項目,在新疆達坂城承建華電北疆烏魯木齊100萬千瓦風光項目,總裝機容量超10000兆瓦;承攬我國超40%LNG液化天然氣儲能項目;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打造創新業務投資運營平臺,投資建設運營遼寧省大連市莊河抽水蓄能電站、蘇州吳中澄湖片區綜合治理EOD項目,在綠色低碳領域累計投資超百億元,全力助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中建二局主動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助力綠色制造工程為己任,在新能源、智慧交通、通用航空等重大項目投資建設中勇挑重擔,在光伏發電、抽水蓄能、低碳環保、城市運營等細分領域積極作為,助力產業綠色改造升級,讓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成色更足、成果更實。
以創新之效 賦能綠色引擎新技術
科技是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中建二局立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謀劃發展,優化科技研發布局,搭建博士后工作站,建立戰略研究、工程研究、設計管理研究“雙碳”工作研究體系;成立中國建筑基礎設施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核電工程),全面開展碳盤查工作,圍繞水環境治理、煙氣治理、土壤修復、近海光伏等領域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形成百余項國際先進技術成果。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及行業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標準規范制定,主編國標《建筑施工過程低碳應用技術圖示》,完成我國第一本針對裝配式建筑施工階段碳排放計算的團體標準《工業化建筑施工階段碳排放計算標準》;成功建設近零能耗住宅社區——上海頂尖科學家社區,實現節約提質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實實在在的新技術助力綠色引擎驅動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建二局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率先在建筑垃圾減量、打造美好人居、修復自然生態等領域進行積極探索,以綠色工藝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以智造之力 探索中國建造新模式
中建二局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綠色建造之力加快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大力推進綠色建造實踐,積極開展建筑垃圾減量化“三年行動”,構建“中建二局數智建造平臺”,研發落地“浮水機器人”“管道非開挖智能修復技術”等綠色環保“黑科技”,全力提升建筑綠色建造水平。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雄安累計造林1170.8公頃;在長江經濟帶建成九江、岳陽、成都等10余個長江大保護項目,逐步形成濕地修復、海綿城市、生態綜合治理等水務環保業務版圖。大力發展城市更新工程,在全國20余個省市實施城市改造項目,深圳南山智造城市更新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工業上樓”示范項目,北京通州云景里項目打造北京市首個實施“舊改+長效治理”試點工程,以新型城市開發和城市更新模式引領地產轉型,探索引領施工向存量轉型。大力探索ESG模式管理,深耕東南亞和非洲海外市場,以尼泊爾太陽能項目為依托,先后建成胡志明市協福電廠、肯尼亞內羅畢BULK供水管線、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等精品工程,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貢獻力量。
中建二局聚焦傳統工藝替代難、現有技術挖潛難、新技術投資應用成本高等重點難點問題,以國家綠色低碳科技和產業重大需求為導向,大力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攻關;堅持攻關和應用兩手抓,深入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新建建筑大力推行綠色建筑標準,勇當綠色低碳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
中建二局將始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扛牢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大力推動綠色投資、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生產、綠色運營,為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注入建筑央企新動能,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責任編輯: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