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的四個鮮明導向 全力以赴推動地方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
牢牢把握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的四個鮮明導向 全力以赴推動地方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

發布時間:2024-01-23
新年伊始,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總結2023年地方國資國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會議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國資委和國有企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落實地方黨委、政府工作要求,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取得六個方面的顯著成效。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國資國企的全面領導,為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貢獻。
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立足國資國企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的功能使命,牢牢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和“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署,突出“兩個能力”“三個集中”,對今年國資國企工作作出“七個強化”的部署,體現出“功能使命、價值創造、創新能力、高效監管”的鮮明導向。
一是功能使命導向更加鮮明。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的功能性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鮮明導向。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面推進、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功能性改革怎么落地、“三個作用”怎么體現,是地方國資國企高度關注的一個重點。這次會議對“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深化功能性改革”作出部署,強調要著眼更好履行國有企業功能使命責任、加快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加強跨層級國有資本流通合作,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進國有資本優化配置,從整體上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這就要求,地方國資國企要牢固樹立國資監管“大格局”“一盤棋”意識,圍繞“國之大者”、緊扣國之所需,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推動國有資本上下聯動、左右協同,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整體功能作用,凝聚起戰略支撐托底強大合力。
二是價值創造導向更加鮮明。與近期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一樣,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強調“要樹立價值創造的鮮明導向”。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價值創造都是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組織的重要屬性,也是國有企業更好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更好實現“三個屬性”有機統一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地方國資國企要對標“一利穩定增長、五率持續優化”,積極主動向中央企業提升“五個方面價值”看齊,盡快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把發展的重心切實轉換到價值創造和內涵型增長上來,對標世界一流和行業領先企業,加快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凈資產收益率,形成更多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努力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國家有稅收的發展,在“實現高質量的穩增長”上與中央企業同頻共振、同題共答,進一步提升國有經濟貢獻度。
三是創新能力導向更加鮮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次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從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對“加快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作了專門部署安排。與中央企業相比,地方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有不小差距,但在“獨門絕技”“專精特新”上,地方國有企業擁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地方特色。這就要求,地方國資國企要注重協同創新,善于借力“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鍛長板補短板,積極主動參與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聯合攻關,建立健全產學研用成果對接機制,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地孵化、轉化、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結合各地產業基礎、企業主責主業,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基礎支撐作用大、正向外溢效應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孵化各具特色的未來產業。
四是高效監管導向更加鮮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國資委和國有企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上進行了深入探索實踐,形成了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新模式。這次會議突出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在“三化”監管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效化監管”新要求,強調要“持續完善監管體制、提升監管效能,不斷推動制度優勢、治理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這就要求,各地國資委要牢牢把握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總體要求,進一步提高把握市場經濟規律、企業發展規律、國資監管規律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專業專責監管機構,切實增強國資監管專業性;要進一步完善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的出資人監督體系,強化違規經營責任追究,真正讓國資監管“長牙”“帶電”,切實增強國資監管有效性;要更好統籌穩增長、抓改革、強創新、促發展、防風險等多重監管目標,既要算好經濟賬,更要算好戰略長遠“大賬”和社會民生等方面的“綜合賬”,切實增強國資監管系統性。
(作者為四川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馮文生)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