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庫  >  2023專題  >  2023年國資國企經濟運行年報  >  專家解讀 > 正文
        強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發布時間:2024-02-02

        科技創新是“國之大者”,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中央企業要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切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發揮引領作用,為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一、強化創新主體地位是中央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牛鼻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中央企業加強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提升科技創新的能力和實力,有利于克服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創新資源聚合不夠、創新轉化效率偏低等問題,真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關系到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工作走深走實。強化中央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硬科技”突破主體和“軟制度”探索主體雙重角色,深入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真正促進“從0到1”的原始創新能力和顛覆性創新能力提升,牽頭推動關鍵技術突破與趕超,加快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制,體現出中央企業構建“非對稱競爭優勢”的引領作用,切實發揮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強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關系到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領頭羊”作用的發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系統工程,具有高投入、長周期、復雜性和戰略性等突出特點,需要協同作戰。中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在加快產業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搭建創新平臺、組建聯合體等形式,有效牽引、精準整合各領域優勢創新力量,形成強大創新合力,提升新興前沿技術在關鍵領域的應用水平,切實發揮好“技術攻關者”和“研發組織者”的創新引領作用。

        強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關系到良好產業創新生態的培育形成。從實踐來看,產學研用“最后一公里”還存在不暢現象,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成為痛點之一。中央企業多屬于產業內最大規模的終端用戶或總成企業,有條件為產業鏈集成提供需求場景,通過產業創新生態的培育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以大規模、前瞻性、創新導向的場景需求牽引產業鏈成熟壯大并帶動產業鏈“走出去”,將科技創新能力真正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有效推動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落實落地,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整體能力提升。

        二、產業創新要以科技創新為關鍵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又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培育孵化未來產業。而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動力基礎,也是產業創新的源頭活水,中央企業要充分發揮應用場景拉動的牽引作用,高效利用科技創新要素,建立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的發展模式。

        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催生新的產業形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綠色低碳技術等新興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的技術版圖、產業結構和競爭格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制造業和服務業都在加速融合。以制造業為主的傳統產業依然是我國經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央企業布局的主要領域,要廣泛利用先進技術,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科技創新擴能戰新產業加速增長。與傳統產業相比,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產業輻射面廣等特點,是各國經濟發展競爭的關鍵點,更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力量。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由核心技術的突破、成熟和產業化推動發展的,中央企業要主動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以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加速核心科技成果產業化,拓展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實現創新引領型發展。

        科技創新蓄能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涌現,一項顛覆性技術的突破與產業化應用,將極大促進生產力的躍升。發展未來產業是我國打造全球競爭新優勢、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戰略“先手棋”。中央企業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加強對前沿性技術的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高效聯動顛覆性技術的供給與應用,積極培育孵化未來產業。

        三、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能更好強化中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當前,中央企業已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創新實力和組織平臺優勢,是新型舉國體制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力量。涵養動力機制、協同機制和評價機制充分融合的科技創新生態,營造積極進取、充滿活力、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環境,是中央企進一步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保障。

        完善并落實激勵機制,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深入推進“軍令狀”“揭榜掛帥”“業主負責制”等項目立項組織模式,實施“懸賞制”“賽馬制”等任務管理方式,發掘創新人才、挖掘創新潛力。設立策源地培育專項等自由探索型科研項目,根據技術就緒度迭代分批次支持,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創新自主權。對于關鍵技術崗位、工程崗位、管理崗位的人才,例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高端人才,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薪酬。在保證研究人員獲得有競爭力的固定收入的同時,提高其從合同項目中獲得的可變報酬比例。在中長期激勵方面,進一步加大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和分紅權激勵力度,對于攻關團隊股權激勵范圍、收益分紅比例等給予特殊支持。

        強化創新協同,提高體系化創新能效。構建大學和科研院所點突破、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線聯動、中央企業面集成、金融機構網聯通、國家部委體融合的“五位一體”創新體系。更好發揮政府計劃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作用,加強由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加強跨專業跨部門的協調合作和基于專業分工的科技創新系統性優化,從而實現共繪“一張圖”、下活“一盤棋”,提高科技創新體系化效率和效益。進一步發揮科研院所轉制企業的作用,推動中央企業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研發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適合現代科技創新的組織治理結構,科學規劃治理流程,遵循科技創新的市場規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加快科技創新信息傳遞,形成上下互動、多元主體共同合作的信息共享模式。

        聚焦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發揮科技創新評價“指揮棒”作用。首先,堅持質量、績效、貢獻評價相結合。一方面,評價技術和產品的性能質量,如技術的重要性、創新性、適用性、成熟性。另一方面,也要評價技術和產品的績效和貢獻,即對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的外溢性、帶動性、綜合效益及影響。其次,堅持結果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既要評價標志性的創新成果,又要強化要素集聚、體系構建、協同創新、制度保障等能力評價,推動中央企業在夯實創新基礎、凝聚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最后,堅持分類指導和分類評價相結合。基礎研究階段突出科學價值評價,應用基礎研究階段突出技術價值評價,試驗發展階段突出經濟價值評價,軟科學類成果突出社會價值評價。在評價中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規律,重視科技創新探索和試錯的價值,支持和保護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鼓勵其敢于去“碰”那些周期長、失敗可能性高的課題,消除其對創新風險的顧慮。

        (作者為中車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院長  劉國巖)

        【責任編輯:石運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亚洲桃色AV无码| 香蕉伊蕉伊中文视频在线|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2019| 最近更新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 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