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為契機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深圳以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為契機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文章來源:深圳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10-12
深圳國資國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五個高地”的目標要求,堅持國資改革牽引帶動國企改革,聚焦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系統集成推動綜改試驗各項改革任務向縱深發展。
當好“耐心資本”,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活水”
聚焦更好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通過“耐心資本”為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等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一是引導資本成為風投主力軍。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受托管理千億級市政府引導基金,參股140余只子基金,通過子基金對科技創新企業進行多輪次組合投資,目前共投資戰新和未來產業項目2800多個,金額超過2300億元,投資初創期、早中期項目占比超70%,90%的資金投向前沿硬核科技領域。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天使母基金和20億元科創種子基金,聚焦解決項目種子培育市場失靈、初創企業融資難問題,成功孵化估值獨角獸企業160多個,項目總估值4700億元。二是引導資本做“時間的朋友”。在投資期限上,市政府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存續期限集中在8年左右,其中投資期4-5年,退出期3-4年,各類子基金存續期最長可達15年,可為初創企業從概念驗證到產品市場契合再到上市融資等各個關鍵階段,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成為長期陪伴企業成長發展的“耐心資本”。三是引導資本服務國家戰略。在投資目標上,不追求短期收益,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設立運營重大項目投資產業基金群,引入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集成電路生產線等一批戰略性、引領性、支撐性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打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產業等新興產業集群,以“耐心資本”更好提升國有企業在重要領域的控制力。
推進“工業上樓”,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騰挪空間
積極推進“工業上樓”,強化協調聯動,讓城市產業空間由存量變增量,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騰挪資源、提供空間。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市屬國企集中優勢力量,逐步構建“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培育打造真正以市場規則來運行和管理的一流園區運營商,解決現代化產業對高品質、低成本、定制化產業空間需求。二是完善投資平衡模式。項目總投資約2000億元,通過發行專項債、設立園區基金以及產業基金等方式以低成本、長周期資金保障項目建設;推動以土地作價出資、劃撥等方式,為項目引入更多開發主體;利用公募REITs等方式實現項目自持物業證券化退出等,構建起完整商業模式,租金低于市場價50%,實現項目和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三是提升產業集聚能力。強化規劃先行,通過打造智慧產業大數據平臺,為企業導入和落地提供數智支撐,推動園區以全產業鏈形式集聚,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一棟樓就是一條鏈、一個園區就是一個集群;積極與政府部門及企業溝通對接,摸清制造業企業最迫切的訴求,匹配招商資源,綜合運用資本招商、訂單招商等手段,推動優質產業資源迅速落位。四是打造專業服務體系。根據各園區產業主題和入園企業需求,探索搭建特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出分時租賃、共享設備等服務模式,打造差異化的產業服務體系,持續推動現代化產業健康發展
強化重組整合,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支撐
以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為重要途徑,加大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布局力度,充分釋放協同效應,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一是戰略規劃進一步完善。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圍繞深圳“20+8”產業集群,出臺市屬國資“十四五”規劃、數字化轉型方案,研究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和綠色建筑等專項方案,修訂完善深業、地鐵、深圳港等企業主業目錄,加快布局硬核科技、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賽道、新領域。二是重組整合力度持續加大。聚焦城市發展所急所需,新設組建深農投、城市安全、智慧城市、重大產投、深港科創等企業集團,完成深圳港集團更名,組建深圳交易集團,整合市區兩級14個交易平臺,對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工程建設招投標、藥品等領域實現全市集中統一交易,推動公共資源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超20%。三是功能支撐平臺加快搭建。全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大力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按照“整合、轉型、提升”總體思路,在二三產業基礎性牽引性重點行業領域、制造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空白領域加大布局力度,著力打造投資運營、重大項目對接、產業基金管理3類支撐平臺,依托重投集團等企業,主攻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領域,推動超85%的凈資產集中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