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系統性思維和創新性舉措統籌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湖北以系統性思維和創新性舉措統籌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湖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4-10-16
湖北堅持系統思維,高規格成立由省長任組長的綜改領導小組,聚焦功能性改革深化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截至2024年5月末,全省國資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中部第1,“千億骨干國企”總數達到17家,6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盤活存量資產,壯大國資底盤
積極承接省級行政事業單位“三資”,清理企業內部“三資”,采取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集約化經營、市場化出清等方式分類盤活。目前,已盤活省屬企業存量資產1300多億元,企業資產質量大為改善,信用評級明顯提升,AAA級企業達到14家,撬動金融資源5000億元。一是盤活國有存量土地。在全國率先出臺推進國有企業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八條措施,成立省領導牽頭,自然資源廳、國資委等11個部門參與的聯席會商機制,采取確權更名、作價出資、優化利用、再開發、土地收儲等方式,推動武鋼集團、湖北交投集團、湖北農發集團、武漢地鐵集團等央地國企盤活存量土地價值900多億元。印發《省屬企業存量土地資產盤活利用重點項目責任清單(第一批)》,聯合自然資源、住建、稅務等部門近期印發《關于妥善處理國有企業存量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的通知》,化解國有企業土地資產更名、規劃核實、不動產登記、房屋安全鑒定等涉地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國有企業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工作進一步向央企和市州延伸。二是盤活存量資產。開展“省屬企業清理盤活存量資產攻堅行動”,建立“兩非”“兩資”處置出清綠色通道,與金融機構、法院、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協同,盤活企業不良資產,并延伸到礦產、特許經營權、數據等全口徑資產資源全面清理盤活,實現分散變集中、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國有資本倍增放大。目前,已多措并舉盤活存量資產近400億元,3戶企業實現數據資產登記確權入表融資。三是實施專業化整合。聚焦資源高效配置,按照主業相同、產業相近、行業相關、優勢互補的原則,推動跨層級國資合作,以省屬企業為主體整合運營全省機場、港口、水利、康養、文旅礦產、特許經營權等資產資源,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實現全省國資一盤棋發展。
實施功能性改革,服務重大戰略
按照“引領、帶動、保障、調控”功能要求,先后組建湖北水利發展集團、健康養老集團、人才集團、征信公司等一批功能性企業。探索建立國資國企功能性績效評價機制,“一企一策”設定評價指標,引導企業更好履行服務國家和全省重大戰略的使命責任。2023年,省屬企業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445個、完成各類投資232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近萬億元。一是增強引領功能。聚焦湖北省優勢產業和新興特色產業,落實“鏈長+鏈主+鏈創”機制,“一企一策”研究省屬企業布局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案,推動省屬企業加快向實體轉型,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2023年以來,省屬企業新設汽車產業投資公司、光電產業投資公司等重要產業主體20余家;省市國資新增上市公司9家,帶動社會資本430億元。今年,省屬企業謀劃布局重大戰新產業項目194個,計劃總投資1971億元。實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省委常委領銜推動,國資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省市縣三級協同聯動、共同發力的工作機制,依托五大優勢產業500億國資母基金,設立20支產業基金,帶動形成5000億規模基金群,投資布局長江存儲、東風嵐圖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塑造湖北產業發展新優勢。二是增強帶動功能。圍繞集成要素資源,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搭建一批國資主導的公共性、普惠性、開放性、共享性的大宗供應鏈服務平臺、產業服務供應鏈平臺、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MAH醫藥轉化平臺和公共服務供應鏈平臺,促進供需對接,推動各類資本融合發展。三是增強保障功能。服務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推動省屬企業承擔全省85%高速公路、30%鐵路、96%集裝箱運輸的建設運營任務,武鄂黃黃都市圈城際鐵路實現公交化運營。圍繞能源保障,省屬企業承擔全省“迎峰度夏”“迎峰度冬”410萬噸煤炭儲備保供任務。四是增強調控功能。湖北農發集團建設糧食、畜牧、水產、種業、蔬菜五大基地,成為湖北農產品保供穩價主力軍。湖北聯投集團通過收購出險企業現房、改造自有存量等方式,提速保租房項目建設,在建在管房源3萬套,出租率超85%,品牌運營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加強內引外聯,深化央地融合發展
搶抓中央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一攬子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中央企業對湖北“搭把手、拉一把”,推進央地合作不斷深化,2020年以來連續5年舉辦大型央地對接活動,累計簽約項目453個,投資總額1.5萬億元,央企每年在鄂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湖北央地合作“金字招牌”持續擦亮。一是優化工作機制。以綜改試驗為契機,先后與寶武集團、三峽集團共同成立省領導領銜的工作專班,省直相關部門與中央企業合署辦公,推動新能源無取向硅鋼、高端取向硅鋼、長江生態大保護等一批重大項目實施。建立完善央地合作在線監管系統,實時掌握央地合作項目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堵點卡點。二是共享改革政策。主動對接服務,推進在鄂央企深度參與綜改試驗,在存量土地盤活、科技創新聯合攻關等方面,將在鄂央企納入政策適用范圍,指導推動在鄂央企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將在鄂央企納入湖北改革發展大局一體推進。三是加強人才交流。建立“干部雙向掛職、人才交流培養、黨建聯建共建”為內容的常態化合作機制,擇優選拔32名企業優秀年輕干部到中央企業、外省市標桿企業掛職鍛煉。吸納70余名中央企業優秀管理人員入選省屬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現已選聘任用9名,打造了一支近600人規模的外部董事人才庫。開展“院士專家企業行”,向央地國企選派25名院士專家開展技術服務,幫助解決技術難題35個,開展聯合攻關項目8個,引進高端人才12人。四是促進融合發展。推動國資央企深度參與全省重大戰略,聚焦武漢新城建設,組織在鄂央企、省屬企業走進武漢新城,省屬企業在武漢新城區域已累計投資超1500億元,今年投資預計超百億。在鄂央企在武漢新城片區共有億元以上項目超120個,投資總額超1700億元。聚集武漢都市圈建設,先后舉辦“聚力都市圈 奮進先行區—2023湖北省與中央企業項目對接洽談會”“建設國際航空貨運樞紐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2024湖北花湖國際機場開放暨臨空經濟發展大會”,共促成央企國企、民企外企與湖北簽約項目288個、簽約金額6866億元,央地國企引領帶動民企外企融合發展形成合力。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