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型采油氣管理區改革 中國石油高效開發超深油氣助力能源安全保供
深化新型采油氣管理區改革 中國石油高效開發超深油氣助力能源安全保供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19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國石油油氣產業鏈上游業務的核心企業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超深油氣生產基地,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哈得采油氣管理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是塔里木油田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作為油田公司原油增儲上產主力軍,管理區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綠色低碳和數智化轉型,持續提升治理效能和油氣田開發水平,2023年油氣產量達到43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8億元,獲評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先進集體。所轄富滿油田成為我國在7500米以深建成的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油田,入選“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持續優化組織體系,激發動力活力
一是縱向上減層級。突出扁平化管理,將“油氣開發部-作業區-基層站隊”三級管理壓減為“采油氣管理區-油氣運維中心”兩級管理,壓實油氣運維中心產量、效益、礦權管理的主體責任。機關推行崗位管理,減少中間環節,管理區領導直接管理到崗位,工作安排和考核直接到崗位,解決“擊鼓傳花、層層衰減”的問題,構建機構扁平、運行高效的組織體系。二是橫向上減機構。推行大部制改革,打破固有職能界限,分類整合業務,機關部門由7個減少至2個。改革油氣處理站和采油氣井分開管理模式,分區域整合為4個油氣運維中心,實行井站一體化管理,統籌優化技術支撐部門,基層單位由19個減至11個、壓減42%,形成“五部兩所四運維中心”格局,基層干部職數減少14個、壓減22%,構建“小機關、大基層”的管理模式。三是優化隊伍結構。配套機構改革,選優配強干部隊伍。堅持“先起立后坐下”原則,組織管理和技術干部全部重新競聘上崗,落聘和低聘25人、占比27%,專業技術序列人員占比提升至40%。強化專業技術干部動態管理,年度考核排名后20%重新競聘上崗。突出業務能力、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有序推進基層干部交流調整,實現干部隊伍年輕化,平均年齡僅36歲,35歲以下干部占比達57%。
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和數智化轉型,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推動節能降碳。聚焦主要耗能單元和重點用能設備,采取關停并轉、節能提效、燃氣轉電等舉措。實施光電、光熱、余熱等多種清潔能源替代,成功投運30兆瓦光伏電站和10兆瓦光熱鏡場,推廣應用水源熱泵機組和光熱儲加熱爐。在油氣產量連年快速攀升的情況下,實現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雙控雙降,2023年同比分別下降63%、22%,建成中石油首個百萬噸級零化石能源消耗油田,10座井場通過碳中和認證。二是實施減污擴綠。踐行“開發一個區塊、建設一片綠洲、撐起一片藍天”的理念,堅持污染物源頭減量化、處置規范化、末端資源化措施,實施火炬熄滅等措施,實現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率100%、污泥減量73.5%。克服沙漠戈壁惡劣自然條件,新增綠化面積350畝,生產生活區域綠化覆蓋率提升至82%,哈得遜油田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三是加快數智賦能。聚焦油氣開采、集輸、處理全業務鏈,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深化數智技術應用,推進管理轉型升級,加快數智化油田建設。完善數據采集和視頻監控,試點黑屏操作,推廣安眼工程,單井線上巡檢率、中小站場無人值守率均達到100%。建成1個生產調控中心和4個區域控制中心,將面積1.7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619個油氣井站變成“有圍墻”的工廠,實現宏觀生產態勢“可視”、生產現場運行“可監”、生產調度處置“可調”。
著力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實現效益開發
一是夯實效益產量。強化“技術+管理”創新,深入挖掘效益產量,充分發揮每口井的最大經濟價值。深化地質研究、強化資料錄取,精準刻畫油藏剩余油分布規律及位置,精確量化每口單井油藏潛力。通過優化工作制度、泵掛深度、清蠟周期等舉措,油井檢泵周期最高達5717天,創造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最高紀錄。二是深化提質增效。改變傳統僅將甲方員工納入勞動生產率核算的做法,建立甲乙方一體的全員勞動生產率考核指標。以此為牽引,采取井下作業工序總包、地面工程設計優化等一系列措施,打造提質增效“增值版”。2023年實現控投降本創效2.3億元,甲乙方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至1229萬元/人。三是踐行共建共享;全面推行甲乙方聯合黨建,通過組織共建、隊伍共管、任務共擔、成果共享,實現了甲乙雙方“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建立“一體化總包、集約化管理、專業化支撐”的運維模式,在場站運維成本下降8%的同時,承包商員工收入顯著增長,推動甲乙方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