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關鍵一招” 推動兵器工業高質量發展“關鍵一躍”
以改革“關鍵一招” 推動兵器工業高質量發展“關鍵一躍”

文章來源: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23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構建“3+3+1+X”改革體系,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強軍保軍重點任務取得明顯成效,軍品科研取得重大進展,2023年實現利潤總額252億元、同比增長4.68%,經濟增加值、科技投入同比分別增長10.80%、27.44%,獲評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優秀企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聚焦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功能作用,大力優化體系布局
一是完善武器裝備建設體系。把維護國家戰略安全、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作為重大使命責任,健全武器裝備研發體系、生產管控體系、服務保障體系,推動一批主戰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優化軍工核心能力布局。緊前推進主戰主用產品能力建設,穩步推動“人機隔離、機器換人、黑燈工廠”專項任務,35條黑燈產線開工建設,全面增強武器裝備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保供水平。三是大力度實施專業化整合。并購重組西工大、北航所屬兩家無人機公司,打造國內一流無人機科研生產平臺,加快推動無人機裝備成為新的戰略方向、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得到李強總理高度評價。收購重組上市公司江南化工,實現技術、市場、資本優勢互補,形成百億級現代兵器民爆產業。
聚焦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完善創新體制機制
一是策劃實施國家重大專項。建立重大工程重大專項4個清單,策劃論證、成功獲批一批國家重大專項。統籌強化創新平臺建設,特種車輛設計制造集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一批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獲批重組,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65家。二是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制訂“科技創新30條”,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高效推進一批國家重大任務、重點研發計劃攻關,192個項目形成貨架產品,228個成果應用于型號裝備建設。三是加快建設國防科技工業人才高地。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制訂“人才發展30條”,完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活力動力。實施“領軍人才引進計劃”“中國兵器科學家培養計劃”“大總師”隊伍建設等專項行動,加強高端領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自有院士人數達10人。
聚焦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深化產業化協同化發展
一是堅持“技術相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軍品技術優勢,圍繞“9+6”產業方向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提升北斗應用、電子電路、微納制造等產業的行業市場地位。組建國家級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發布全球首款“青龍”全尺寸通用機器人。牽頭國資委腦機接口和激光制造兩個未來產業方向,兩家企業成為工信部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二是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推動石油化工、精細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轉型。投資837億元的兵器華錦新項目開工建設,有力支撐打造國家重要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三是著力打造兵器特色產業集群。累計31戶企業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在不同領域形成百家以上典型示范企業。在北斗領域首次推出應用于大眾智能手機的北斗衛星通信射頻基帶和一體化芯片,在國內率先突破廣播式區域導航關鍵技術瓶頸,基本形成高精度、短報文完整產業鏈。
聚焦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推進制度建設
一是深化“第一議題”制度、“看齊對標”機制,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切實做到學習領會第一時間、任務分解第一步驟、貫徹落實第一要求、督查考核第一內容,不折不扣抓落實。二是健全黨組(黨委)領導作用發揮機制。牢記職責使命,健全完善并切實落實在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各項制度,分層分類動態優化黨委(黨組)前置事項清單,“四表合一”修訂集團公司重大事項決策清單,將黨的領導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三是健全完善董事會運行制度體系。健全董事會“3+3”運行制度體系,推動278戶子企業100%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選優配強外部董事,建立近200人的外部董事人才庫,連續3年開展子企業董事會和外部董事評價工作,強化規范管理和履職支撐,促進董事會切實發揮功能作用。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