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鰲近零碳示范區 綠色發展成果隨處可見
走進博鰲近零碳示范區 綠色發展成果隨處可見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4-04-29
“集遮陽與發電為一體的光伏百葉、美觀實用的廣場光伏地磚、精巧雅致的花朵風機……這里隨處可見的綠色生活,讓參會者們對中國低碳發展理念、技術和實踐有了切身體驗。”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媒體團探訪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國家能源集團國能(海南)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黨建部宣傳主管楊柳講到對大家講述博鰲亞洲論壇(以下簡稱論壇)2024年年會時參會者的感受時如是說和反饋。
據了解,2022年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與海南省決定利用三年時間(2022—2024年),共同在博鰲東嶼島創建近零碳示范區,國家能源集團發揮一體化優勢,緊扣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綠色化、建筑綠色化3個核心減碳領域,成為主體實施單位之一。2024年3月18日,該示范區啟動運行,得到了德國能源署零碳運營區域認證(國內首個),并入選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和國家能源局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
綠色建筑 使用更節能
論壇的新聞中心是島上最大的單體建筑,也是綠色建筑的重要體驗地。
在這里,國家能源集團構建了覆蓋微風發電、屋面光伏、全釩液流儲能、柔性負荷的“光儲直柔”系統,該系統采用先進交直流互濟模式,實現光儲直柔技術優化升級,首次將環境友好、高安全性、長壽命、具備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釩液流長時儲能系統應用于海島建筑。區別于大多已建成的光儲直柔項目單體直流系統的設計方案,該系統借鑒直流互聯模式,以現狀交流低壓雙母線為基礎,采用2套能源路由器互聯,這種方式使得直流小系統相互協調,各自的儲能能力和調節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全面提高配電系統的穩定性。
配套建設的全釩液流儲能系統,放電次數較傳統鋰電池提升了接近4倍,采用高功率密度電堆,并結合電堆結構的設計,有效提高了電堆的峰值功率密度,過載能力大幅提升至額定功率的40%,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新聞中心窗外,與建筑融為一體的光伏百葉引起大家注意。國能(海南)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博鰲光伏電站站長閆亮介紹說,該百葉既起到遮陽降溫,又兼顧發電的作用。
綠色成果里,不僅有抬頭可見的百葉,還有踩在腳下的地磚。廣場的一塊塊兼具美觀和發電功能的光伏地磚,與新聞中心屋頂光伏板一起吸收太陽的能量,為東嶼島貢獻源源不斷的能源。實施改造后,新聞中心達到“零能耗”建筑水平。
設計精巧雅致的花朵風機
在游船碼頭和會議中心正門設置的16臺8kW花朵風機,成為東嶼島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它是目前世界上啟動速度最低的風機,1.2米每秒的風速即可啟動,能實現24小時持續發電。”閆亮介紹說。
綠色交通 出行更低碳
交通出行,也是示范區近零碳技術的重要承載點。
“我們對東嶼島外博鰲亞洲風情廣場停車場(北側接駁點)進行地面綠色化和智慧化改造,為東嶼島內7個停車場地面鋪設透水瀝青,建設充電樁204臺,依托柔性充電對島內用電進行柔性調節,實現了車輛與建筑能源管理系統的互聯,平衡高峰用電與新能源車輛用電。”閆亮在大家參觀時,做了重點介紹。
在進出東嶼島時,媒體團對路邊的燈桿產生了濃厚興趣。據了解,國家能源集團對主要車行道(遠洋大道)、步行道和建筑廣場周邊燈桿均進行了智慧化改造,建設集光伏照明、視頻監控、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等于一體的智慧綜合燈桿共66套,實現“多桿合一”,同時配套智慧綜合燈桿管理控制模塊,實現柔性充電樁和智慧燈桿終端全覆蓋,建成高度融合的交通能源網絡,培育“交通+電力”多網融合產業新形態。
根據測算,交通綠色化改造項目將實現島內新能源交通工具100%覆蓋、停車場充電設施100%覆蓋,助力打造海南省內首個近零碳交通出行島。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