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方位 跑好后半程
深入推進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深入推進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立足新方位 跑好后半程
深入推進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深入推進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發布時間:2024-07-27
中央企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部署要求,蹄疾步穩深化改革,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中央企業統籌一體推進功能使命類改革和體制機制類改革,各項重點任務加快落地,有四個特點:
一是圍繞發揮戰略支撐作用,更加注重強保障、高可靠。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強化功能使命,是新一輪改革的鮮明特點和重心所在。上半年,我國外部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內結構調整也面臨不少困難,中央企業挺膺擔當、主動作為,積極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在支撐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重要資源能源保供穩鏈、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中,國家電網在國內建成和運行35項特高壓工程,累計送電超過2.9萬億千瓦時,有力促進電力資源跨區跨省優化配置。國家能源集團自產煤連續保持月產5000萬噸高位運行,充分發揮能源“壓艙石”作用。
二是圍繞打造創新驅動引擎,更加注重建體系、搭平臺。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科技創新效能提升”成為亮點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央企業能夠有效把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貫通起來深化改革。進一步用好政策、牽引帶動,58家中央企業加快打造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中國華能在海上風電、煤電及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領域,積極打造標桿實驗室、建設創新聯合體。進一步優化布局、激發動能,圍繞“9+6”部署深入推進煥新行動和啟航行動,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搭建平臺、聚集資源,中國三峽集團建立集團抓總、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創新平臺支撐、產業公司轉化的創新組織體系,取得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等重大創新成果。
三是圍繞激發活力提高效率,更加注重優治理、提質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支撐功能使命類改革、破解發展瓶頸的關鍵途徑。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方面,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上半年標志性改革動作,中央企業瞄準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力、強鏈延鏈補鏈等,在衛星通信、數字化轉型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專業化整合。中國能建對43家子企業全面實施重組整合,在數字科技、綠色建材等領域組建新平臺。
四是圍繞提高國資監管效能,更加注重縱深化、精準化。不斷提高國資監管的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是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堅實保障。研討班肯定上半年監管服務取得的成效,一方面,國務院國資委突出使命導向、結合行業特點、聚焦重點領域,持續完善中央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推動汽車、交通運輸等行業加快落實“一企一策”考核方案。中國海油“一類一策”劃分考核對象,“一業一策”突出考核重點,“一企一策”確定考核指標,精準發揮“指揮棒”作用。另一方面,中央企業持續深化數字化智能化監管,在數據、算力、算法上持續用力,推進計劃、推進、整改、追責全過程智能化、可視化,加快實現依法高效監督。
二、中央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面臨新形勢新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對深化改革提出具體要求。中央企業要立足改革歷史新起點新方位,提速加力推動深化提升行動在后半程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堅持戰略思維、大局觀念,當好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中央企業要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加快從企業行業思維向國家思維轉變。優化定位是發揮戰略支撐作用的基礎前提,要加快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等要求,圍繞“在哪里”“往哪走”“怎么走”等,積極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深化戰略轉型。世界一流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更加重視實際價值創造能力,中央企業要更好統籌推進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價值創造行動,將提升五方面價值要求貫穿經營決策、運營管理、考核激勵等戰略實施全過程。
二是堅持辯證思維、創新意識,當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驅動力是科技創新,關鍵載體是產業創新。研討班強調,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央企業要深刻把握兩者之間的“一體兩翼”關系,更加注重策略方法,不斷催生新技術新動能。打通創新鏈是促進融合的出發點,要加大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投入,高質量建設創新聯合體,健全科技成果高效能轉化平臺。發揮優勢企業作用是促進融合的支撐點,要持續提升鏈長企業的產業帶動力,加快培育專業領軍、“隱形冠軍”企業,促進上下游各類所有制企業融通發展。機制創新是促進融合的發力點,要重點圍繞發展戰新產業、未來產業深化專業化整合,推廣科技成果賦權、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健全創新容錯機制,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
三是堅持法治思維、市場導向,當好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探索者”。當前,《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已經審議通過,新《公司法》開始實施,中央企業要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及時適應市場所需,持續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形神兼備”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標,要推動治理高效化運作,持續修訂公司治理文件制度,分層分類、動態優化前置研究清單,適需調整董事會規模和組成,有效落實董事會重點職權。“管理科學”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特征,要提升管理現代化水平,發揮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經營責任逐層傳導作用,加快向治理型管控轉變。防控風險是推進企業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要強化風險監測預警、識別評判,高效運行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等制度,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作者為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 李偉陽)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