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林:金融業可從四方面發力服務新質生產力
廖林:金融業可從四方面發力服務新質生產力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4-11-08
“工商銀行名字中帶著工和商,服務新質生產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第七屆中國企業論壇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可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更加注重專業化、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從產業維度來看,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我國產業體系向上躍升的一個過程,無論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還是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專業適配的現代金融服務。”廖林表示,工商銀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充分運用股、貸、債、保多元優勢,努力為企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實施科技金融專項行動,制造業貸款余額目前達到4.5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近3萬億元,股權融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
二是更加注重數字化,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入改變人類的生活,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都把數字技術作為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在廖林看來,這些趨勢進一步要求金融機構增強數字化能力,不斷完善數字金融新業態、新模式。
談及具體實踐,廖林表示,工商銀行積極對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數字工行,以AI大模型等新技術賦能金融服務和業務發展;整合千億條客戶數據,建立科技型企業的“數字畫像”,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的重大難題;強化數字安全管理,深化隱私計算場景應用,時刻守牢安全防線。
三是更加注重低碳化,加快綠色金融供給。“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中,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不斷發展,綠色金融更是有效發揮其牽引作用。”廖林表示,工商銀行積極打造“工銀綠色銀行+”品牌,發起建立“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推動綠色創新和標準構建。同時搭建綠色金融服務框架,綠色信貸余額目前突破了6萬億元,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強大動力。
四是更加注重生態化,打造開放合作平臺。在廖林看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進而引起更多的化學反應。“工商銀行堅持從做‘生意’到建‘生態’,從做現在再到做未來的轉變。貫通產、學、研、用全鏈條,為企業重點問題提供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從1到N的裂變。”他表示。
展望未來,廖林表示,工商銀行將堅定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持者、企業轉型創新的結伴同行者,主動對接穩經濟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抓手,升級服務體系、豐富金融工具手段、增強專業能力,努力提升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