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央企的研發投入連續兩年超過1萬億元,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去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2.1%,收入規模突破10萬億元,今年1-9月投資同比增長17.6%,占中央企業總投資額的近40%。”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譚作均日前指出。
11月7日至8日,第七屆中國企業論壇在京舉辦。本屆論壇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企業改革與創新”為主題,匯聚中央和民營、外資企業,地方國資委和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主流媒體等共聚一堂,圍繞中國企業如何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展開探討。本次論壇以主題論壇、平行論壇、閉門圓桌會等多種形式共同展開。
“民營企業是推動創新創造的重要力量。”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邱小平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民營企業科技研發能力顯著增強,貢獻了全社會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超過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90%的高新技術企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中國企業如何推動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新質生產力是科技革命的產物,以創新為主導、以產業為載體、符合新發展理念,各地因地制宜,有選擇地發展。林毅夫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根據國內現有產業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產業將其分為五大類別,即:追趕型產業、領先型產業、轉進型產業、新興型產業和戰略型產業。他指出,中國企業既要利用好一部分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的產業優勢,繼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同時也要關注科技革命、業態革命防止被“換道超車”。
“人工智能必須更科學一點,不能太技術,太技術化你只能跟隨別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復雜關鍵軟件環境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鄭志明認為。他表示,人工智還需要直面復雜問題的解決思路,還要聚焦復雜系統的精準智能化。
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專業度與之相匹配的現代金融服務,銀行又將如何圍繞新質生產力做好下一步改革創新?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林認為,金融行業要持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積極響應企業出海需求,完善跨境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數字金融新業態,注重低碳化,加快綠色金融供給,打造開放合作的金融生態系統平臺。
當前,我國正處于能源轉型的重要時期,能源電力企業如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產業升級變革、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平從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發展、綠色轉型、電力體制改革、人才戰略布局五方面進行了解答。他表示,南方電網積極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著力培育數字產業、儲能產業、綜合能源產業、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四大集群”,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此外,本次論壇還發布了國有企業新型智庫研究成果和“揭榜掛帥”研究課題成果。
【責任編輯:張宇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