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創新創優,擦亮華龍一號“國家名片”
持續創新創優,擦亮華龍一號“國家名片”

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12-04
一、品牌總體概況
“華龍一號”是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經過十余年研發創立的中國首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品牌。“華龍一號”吸收我國30余年核電建設經驗,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借鑒國際先進核電技術理念,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實施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全面平衡實現安全縱深防御。品牌知識產權覆蓋型號總體設計、燃料及堆芯設計、設備研發、建造及運維便利性等各個領域,擁有反應堆堆芯設計、能動與非能動安全技術等多方面核心技術,是我國核電技術創新發展重大標志性成果。“華龍一號”先后通過歐洲用戶要求(EUR)認證和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安全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國家名片。
二、品牌建設典型做法
(一)品牌創建背景
為打破國外壟斷,實現獨立自主,躋身世界核電優秀行列,在國家三代核電自主化戰略引領下,中廣核積極響應,提出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戰略構想。按照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核安全局部署,于2010年正式啟動自主研發工作,歷經13年,我國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品牌“華龍一號”的研發建設高質量完成。2023年3月,“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商運投產,為國家獨立自主開展核電批量化建設打開技術新路,助力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有效帶動核電產業鏈整體發展與進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二)品牌創建實踐經驗
1.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筑牢品牌“安全”底色
“華龍一號”從頂層設計出發,遵循正向研發邏輯和設計規律,構筑型號總體技術方案和頂層技術要求,實施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在反應堆堆芯設計、能動與非能動安全技術、系統和關鍵設備設計、DCS系統設計、計算分析軟件等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華龍一號”已累計獲得700余件專利和120余項軟件著作權,高價值專利608件、核心專利61件,中國專利銀獎2項、優秀獎14項,廣東省專利銀獎1項。“華龍一號”采用先進安全理念,有效規避各類核事故的發生,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使核能發電機組更高效、更清潔、更安全。此外,中廣核在型號研發、工程設計、初步設計、施工設計等不同階段開展大量試驗研究、設計審查、獨立審查等多種形式的驗證,以降低新技術、新方案、新方法首次應用風險,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持續創優,保持高端穩定的品牌業績
“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已成為國內核電主力堆型,防城港核電3、4號機組建成投產,太平嶺1號機熱試、三澳1號機冷試、陸豐5號機穹頂吊裝均將創造優于前序機組的工程業績,持續綜合創優態勢更加鞏固。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創造了三代首堆機組啟動階段“零跳機、零跳堆、零小修、零重大設備損壞”世界紀錄,能力因子達98.36%,10項WANO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延續了零非計劃停機停堆的驕人業績,繼續創造三代首堆高質量投產新紀錄,通過首次大修檢查,證明了新堆型在燃料、反應堆、主系統等領域的設計符合性和運行可靠性。
3.深化成果轉化,增強品牌行業影響力
在國內,“華龍一號”項目成果已應用于防城港二期、太平嶺一期、三澳一期、陸豐三期,即將應用于寧德二期等工程,并作為整體核電技術解決方案,承接華能集團石島灣核電項目相關工作,充分證明品牌成果的成熟性及行業認可度,基本形成批量化建造的良好局面。相關技術成果還廣泛應用于核電產業鏈上下游,全面提升了國內核電設計建造的整體技術水平。在國外,基于本技術方案,已開展IAEA、EUR及GDA認證,形成了歐洲“華龍一號”和英國“華龍一號”兩個子品牌,增強了國際上更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增強品牌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為我國核電技術在國際市場開發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4.帶動形成規模化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品牌價值
“華龍一號”涉及7萬余臺套設備,為推動設備國產化,中廣核成立核電設備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簡稱“聯合研發中心”),現擁有會員單位139家,已累計簽訂聯合研發協議300余份,審查聯合研發技術文件10000余份,聯合開展設備鑒定與評定超過10000次;全面實現核島主設備、核二三級泵、電氣設備、核級儀控系統等400多項關鍵設備國產化,形成了以“和睦系統”為代表的一批重大標志性科研攻關成果,并實現了相關成果的落地應用。批量化建設后國產化率將超過95%,有力提升核電設備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性。通過“華龍一號”設備研制供貨,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設備制造產業升級,形成了每年8-10萬整臺套以上的核電設備制造供貨能力,為“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在“華龍一號”的建設過程中,中廣核在建安領域與中核、中建、中能建、中鐵、中交、中電建等15家集團逐步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施工產業鏈生態圈逐步形成。
5.精細制定宣傳策略,加強品牌傳播推廣
一是針對“華龍一號”重大技術成果、重要建設節點等發布新聞通稿,加強與外部主流平臺、媒體等渠道合作,在更大范圍傳播高質量發展成果。同時通過組織新聞發布會,及時、有效地與媒體面對面交流,促進與媒體的聯系和合作更加緊密默契。“華龍一號”首堆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投產商運,邀請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刊發宣傳稿件逾50篇。2024年,根據防城港核電4號機商運、太平嶺1號機組熱試、陸豐核電5號機組穹頂吊裝等重要工程節點,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刊發宣傳稿件約150篇。二是積極參與外部展覽,如品牌博覽會、東盟展、核博會等,通過宣傳圖冊、視頻、模型等形式對外展示“華龍一號”的技術特點,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通過舉辦產業鏈大會、技術論壇等形式,聚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相關單位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共同打響“華龍一號”品牌。以中廣核“華龍一號”產業鏈建設會議為例,邀請人民日報、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超過40家,以消息報道、紀實報道、視頻新聞等多種形式進行集中報道。
(三)品牌創建成效
1.經濟價值
“華龍一號”項目建設帶動了經濟發展。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建設期間投資約為200億元,可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全壽命期對產業鏈貢獻可達1000億元。中廣核已完成150余萬套核電設備供應,累計與2000余家下游供應商簽訂合同5500余個,涉及供應品類5500余種,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同時,中廣核新建“華龍一號”項目設備國產化率達95%以上,具備整機設備100%國產化能力,年度新增實現10項自主化創新成果首次落地應用,在建項目設備采購成本節約超3億元。
2.社會價值
帶動上下游共同開發新技術、研制新裝備、持續突破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實現核島主設備、核二三級泵、電氣設備、核級儀控系統等400多項關鍵設備國產化。以“反應堆壓力容器”為例,與中國一重深度合作,成功應用在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創造了百萬千瓦反應堆壓力容器從鍛件到廠至水壓試驗合格19個月的世界紀錄。在設備制造和建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有力推動了我國核電產業鏈發展,為我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3.環境價值
核能以安全、高效、清潔的方式發電,運行穩定、可靠,碳減排效應顯著,助力國家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以防城港核電二期的2臺“華龍一號”機組測算,投運后具備年上網165億千瓦時的發電能力,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5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約21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新增了約4萬公頃森林,將對大氣污染治理、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生態環境保護發揮積極作用。
三、下一步考慮
“華龍一號”從無到有,使我國成為繼美、法、俄之后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將堅持安質第一,銳意改革進取、協同創新創優,服務“品牌強國”戰略,推動我國核電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優異成績彰顯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中廣核將持續挖掘“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亮點,圍繞重大工程節點、技術創新、產業鏈提升等,講好“華龍一號”故事,提升品牌形象,為擦亮“華龍一號”國家名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