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25-04-15
從沙漠大地到昆侖之巔,從湛藍深海到極地荒原,不難尋覓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努力探尋油氣資源的堅毅身影。
在“黃羊和雄鷹都過不去的地方”新疆秋里塔格攻克世界級難題
近日,“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融媒體采訪第十一站走進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公司,來自新華社、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新聞社、經濟參考報、中國證券報、第一財經日報、經濟觀察報、證券日報、國資報告、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中國網、環球網、澎湃新聞的專家記者,一同走進東方物探公司科技園,探秘油氣勘探的“火眼金睛”是如何煉成的。
“兩寬一高”技術攻克世界級勘探難題
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如果將空間反轉,距離地表萬米之下會有什么?
是珍貴的油氣資源。資料顯示,我國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達671億噸油當量,占全國油氣資源總量的34%。
黃土塬勘探
然而,找到這些埋藏在地球深處的油氣資源卻是一個世界難題。
“以塔里木盆地為例,該盆地是典型疊合復合盆地,經歷多次構造演化,油氣多次運移調整,像一個摔碎的盤子又被踢了幾腳?!敝袊蜄|方物探高級專家李明杰形象地比喻說。
我國油氣勘探多為地上地下雙復雜地區。在這么復雜的構造下,要看穿地下8000米甚至萬米以下的地層,并準確找到石油儲集體,對全世界的石油勘探工作者而言,都是一個難題。
深海勘探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方物探)歷經15年的不懈攻關,創新形成了一套以“寬方位、寬頻、高密度”為主要特征的系列方法、裝備和軟件,即“兩寬一高”地震勘探技術,實現了油氣目標萬米探測的歷史性突破。“好比用高清相機多角度拍攝彩色高像素照片,地下全貌一覽無余?!?/p>
物探科技研發
在國內,“兩寬一高”技術有力支撐中國石油取得鄂爾多斯慶城等3個十億噸級大油田、塔里木博孜大北等4個萬億方大氣區等一批重大勘探發現。在海外,“兩寬一高”技術助力23.4萬道全球最大道數采集項目成功實施,率先應用高效混疊采集方法,創造5.49萬炮全球最高日效紀錄。中國石油東方物探的自立自強,不僅把能源飯碗端得更實更牢,還為全球物探行業提供了優質的中國方案,相關技術標準寫入多家國際油氣公司作業規范。
從跟跑、并跑到全球領跑
地震勘探是發現油氣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形象地說就是給地球做“CT”。其中,油氣地震勘探軟件是核心技術,被喻為“地質家的眼睛”。
21世紀初,我國油氣地震勘探遭遇軟件“卡脖子”難題。面對部分油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東方物探背水一戰抓自主創新,依托國家重大專項支持,耗時19個月成功研發中國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型地震數據處理解釋一體化軟件GeoEast。
張少華(左四)和研發團隊進行技術方案研討
“國際物探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不僅要不斷創新,更要有自己的‘金剛鉆’,牢牢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石油物探首席專家張少華總結到。
震源車翻越沙山開展采集作業
歷時20多年迭代升級,GeoEast這個被譽為物探“中國芯”的“爭氣軟件”具備了從陸地到海洋、從地面到井中、從縱波到多波的全場景應用功能,為油氣重大發現和持續增儲上產提供了有效支撐,成為全球三大主流物探軟件之一。
2016-2018年,張少華組織實施了GeoEast軟件三年推廣應用計劃,處理和解釋項目應用率從30%和27%提升到62%和72%,助推GeoEast成為中國石油主力物探軟件平臺。2016-2019年,作為中國石油集團科技重大專項《大型地震處理解釋軟件平臺開發與集成》項目長,張少華組織實施了GeoEast V4.0系統的研發,形成了新一代多學科開放式軟件平臺iEco,攻克了可控震源高效混疊處理等關鍵技術,有效支撐東方物探公司持續占領國際陸上高端市場,實現了物探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從研發GeoEast地震處理解釋軟件,到發明高效混疊采集和數據保真分離方法,再到全球首創寬頻大噸位可控震源、研制全球首臺30萬道級地震儀……進入新時代,科技創新引領東方物探昂首走進了世界物探舞臺中央。
自主研發高精度可控震源施工中
目前,東方物探累計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運作物探項目300余個,帶動9萬多人就業;物探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服務300多家石油公司,營業收入連續10年保持全球物探行業首位。
“中國石油的地震勘探技術,‘喚醒’了許多老油田,還幫助我們發現一批新油田,帶動了經濟發展。”來自阿曼的石油勘探地球物理師薩米說。在阿曼,東方物探對傳統生產方式進行升級,作業日效由1萬炮提升到5.5萬炮,保持全球最高日效紀錄。
在海外打造“一帶一路”品牌工程
“東方物探將堅定扛起為國找油找氣的責任,持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探核心軟件、核心裝備和核心技術,煉就油氣勘探的‘火眼金睛’?!睆埳偃A說。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