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跨越,支撐海洋油氣開發向藍向深向遠
技術跨越,支撐海洋油氣開發向藍向深向遠

文章來源:國資小新 發布時間:2025-04-21
4月16日,中國海油宣布在我國南部海域的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的鉆井作業周期高效完成,打破了我國3500—4000米超深水鉆井周期紀錄。此次突破驗證了我國自主深水鉆完井完整技術體系的先進性和超深水鉆完井領域的“優智”技術實力,對推動深水油氣資源規模性增長、加快深海油氣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奮進號”平臺
執行這一鉆探任務的,就是我國首艘第六代國產超深水半潛式平臺——“奮進號”。
近日,“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融媒體采訪第十二站走進中國海油,來自新華社、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新聞社、經濟參考報、中國證券報、第一財經日報、經濟觀察報、證券日報、國資報告、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中國網、環球網、澎湃新聞的專家記者踏上“奮進號”平臺,共同見證海洋鉆完井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海洋鉆完井技術突破,加快推動深海油氣開發
浩瀚海洋深處,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寶藏。海中取寶,不僅要經受大海中的極限環境考驗,還要跨越各種復雜地質條件帶來的重重阻礙。無論探寶或是取寶,都需要在地下油氣藏和海面的鉆采平臺之間建立起一條供油氣通行的穩固隧道,這項工作就是鉆完井。
作為直接和地層以及地下油氣藏親密接觸的前鋒,海上鉆完井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技術“三高”特點。與之相比,深水鉆完井的復雜程度更高、實施風險更大。
“十四五”以來,我國深水井鉆完井作業量較上一個五年環比增長超74%,不僅支撐起大型深水油氣項目的建成投產和海洋油氣產量的持續攀升,更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鉆完井技術的迭代突破。
為加快深海油氣開發,中國海油在深水、超深水、高溫高壓、超高溫超高壓等多個高技術、高難度領域開展鉆完井作業,高效鉆探了“深海一號”一期/二期工程、陵水36-1等代表性深水氣田。
中國海油鉆井平臺在茫茫大海中進行作業
2024年8月7日,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氣田陵水36-1成功鉆探發現,中國海油鉆完井技術團隊首創超淺層高效成井工藝,為加快深海油氣開發再添助力。
2024年8月26日,“深海一號”二期開發井鉆完井作業提前完成,中國海油加快深海油氣開發邁出重要一步。該氣田最大作業水深超1500米,地層溫度達138攝氏度,地層壓力超69兆帕,中國海油鉆完井技術團隊攻克了“深水、深層、高溫、高壓”四大世界級行業技術難題——通過精細刻畫地層壓力剖面、精準揭示風險分布規律,將壓力控制精度提升至0.2兆帕以內,有效應對“窄壓力窗口”挑戰,大幅降低井控風險;通過一系列核心技術體系創新,將項目整體作業效率提升了30%以上,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油氣藏鉆遇率顯著優于預期,創造了多項世界深水鉆完井作業單項紀錄;創新研發有“液體黃金”之稱的高密度無固相完井液,該完井液能夠在低溫條件下不結晶、高溫高壓條件下不分解,成本僅為國際同類產品的30%,實現了從設計、原材料到工藝應用的完全自主可控。
2024年9月10日,中國海油在荔灣4-1構造超深水海域鉆獲一口天然氣井,測試日產天然氣無阻流量43萬立方米,標志著我國超深水碳酸鹽領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此次鉆完井作業通過優化井眼軌跡設計和隨鉆測井技術,首次成功在1640米超深水下的碳酸鹽巖儲層中實現水平段鉆遇650米氣層。該井的成功鉆探揭示了我國超深水碳酸鹽巖勘探新領域的巨大潛力,標志著該領域的勘探認識與作業技術均取得重要突破,讓中國海油加快深海油氣開發底氣更足。
裝備在“奮進號”平臺上的防噴器
中國海油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鉆完井專家李中介紹:“目前我國深水鉆完井技術水平和作業能力均處于世界領先行列。中國海油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深水優智鉆完井技術體系和精益管理模式,將深水鉆完井作業任務拆解成數百個‘常規操作’環節,并統籌多個不同專業技術團隊協同配合完成任務,實現深水鉆完井作業全流程的安全優質高效。”
隨著我國海上最大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2、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等一系列大型項目建成投產,中國海油實現了海上復雜油氣資源的規模開發,建設不斷提速,帶動了我國海洋鉆完井裝備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和海洋鉆完井技術人才隊伍的培育壯大。
“奮進號”平臺井驅
在實踐中攻關核心技術,鍛造科技創新主力軍
國際上普遍以300米水深為界限,不到300米水深被稱為淺海,超出300米水深稱為深海,超出1500米至3000米被稱為超深海。
深水鉆完井,面臨地層破裂壓力低、井控風險大等眾多技術難點。現代海洋石油工業大約用了近30年時間,前進到大概100米水深的海域,隨即繼續試探著向更深海域邁進,上世紀后半葉已經進入300米水深的海域。
我國對于深水的研究起步晚,2005年與外方合作勘探我國深水區塊,才揭開了我國深水油氣勘探的序幕。起初,中外合作鉆了近10口深水探井,我方人員參與其中。此后中國海油又積極派員參與其他擁有權益的區塊深水項目,年輕的李中就是其中的“學生”。
2011年,中國海油成立深水鉆完井作業團隊,李中是負責人之一。他開始帶領團隊大量借鑒高溫高壓探井鉆完井技術與經驗,調研國際先進的深水鉆完井作業安全及技術管理措施,提前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一套深水優快鉆完井關鍵技術。2013年中國海油部署了首口自營深水探井陵水17-2-1。2014年2月,陵水17-2-1井安全高效完鉆,且鉆獲良好油氣顯示。經測試,該井獲得高產氣流,一舉發現了我國首個自營千億方大氣田,也就是后來名揚四海的“深海一號”大氣田。
運用這套技術,中國海油深水鉆完井團隊創造了當年的“洋師傅”都難以企及的“中國速度”。2015年前后,他們與國外知名油氣公司在鶯歌海同一構造相隔僅20公里的兩處同時鉆井,僅用該公司1/5的費用、1/3的時間即順利完鉆。
李中與工作人員在作業現場進行交流溝通
陵水17-2的勘探突破,打開了一扇通往我國深水天然氣“寶藏”的大門。瓊東南盆地深水區,分布著寶島、陵水、永樂等眾多凹陷,這些凹陷有著相似的油氣地質環境和成藏條件,陵水17-2構造勘探獲突破,使得這些凹陷的勘探前景更加明朗。
此后,李中又帶領團隊向超深水、超高溫高壓鉆完井技術發起攻堅。2015年,李中帶領團隊成功鉆獲我國首個超深水天然氣田陵水18-1。2017年,他們首次成功完鉆了超高溫高壓探井——樂東10-1-3井,且鉆遇優質氣層。2018年4月,他們成功挑戰極限,高效完鉆了世界罕見的超高溫高壓探井樂東10-1-6井,且鉆獲133米氣層;2018年9月,再鉆樂東10-1-13井,再次鉆獲百余米天然氣層。
李中所在的中國海油研究總院,是中國海油面向全球能源技術發展的綜合性研究機構,承擔著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生產性技術研究及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等使命,是中國海油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的核心力量。在三十余載的海洋油氣鉆完井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中,李中帶領這樣一支創新團隊取得了一系列技術成果:
在海上高溫高壓油氣領域,創立了海上高溫高壓安全鉆井技術,創建了多級屏障井筒完整性技術,研制了海上高溫高壓氣井安全測試系統,構建了海上高溫高壓優質高效鉆完井作業技術……這些技術,突破了海上高溫高壓鉆完井技術瓶頸,構建起海上高溫高壓鉆完井關鍵技術體系。
在深水油氣領域,創建了深水鉆井地質災害風險分級控制作業技術,建立了深水極窄壓力窗口安全作業技術,發明了鉆井平臺拖曳隔水管帶防噴器跨井區移位技術,建立了深水安全高效測試生產技術,牽頭自主研發深水水下生產系統……這些技術,創建了深水安全高效鉆完井技術體系,使我國深水鉆完井技術水平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在復雜斷塊油氣領域,創新發展了易坍塌地層井壁穩定技術,研發了單筒多井眼集束化定向鉆井技術,建立了海上大壓差協同封堵鉆井技術……這些技術,創新發展了易坍塌和復雜壓力梯度地層安全鉆井技術,實現了海上復雜斷塊油田經濟高效開發。
在海洋深層油氣領域,創建了我國首套海上智能鉆井導航系統,創新研制了井下精細感知系列化工具,建立了海上深井井筒智能調控技術體系……這些技術,創建了海上油氣井“測、傳、控”一體化智能調控系統,以智能化方案解決了海上深層油氣開發難題。
“奮進號”平臺司鉆房內,司鉆正在進行作業
李中表示,深海油氣開發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創新前沿。未來,中國海油的深海油氣開發技術還將向更深、更快發展,通過數智賦能,實現從經驗主導到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的跨越。深水油氣鉆完井技術突破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保障本質安全,更能為全球深海油氣開發提供“中國方案”,彰顯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實力,為我國加快深海油氣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