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庫  >  2025專題  >  科技創新主力軍  >  走進新國企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正文
        《國有資產管理》雜志:中航工業沈陽所打造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航空高端裝備

        文章來源:《國有資產管理》雜志  發布時間:2025-04-01

        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結提煉了黨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進入新時代以來,國資央企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緊緊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后勁,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積累了一大批寶貴經驗,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近日,本刊記者跟隨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大型融媒體采訪團,走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挖掘國有企業改革新動能、新成效、新變化,探尋中央企業科技核心競爭力全面提檔增速。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沈陽所)成立于1961年8月,是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個飛機設計研究所,主要從事戰斗機的總體設計與研究工作。被譽為中國“戰斗機設計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搖籃”。

        沈陽航空科技館

        以生命鑄就新中國戰機譜系

        沈陽所自建所以來,先后承擔了殲-8、殲-11、殲-15、殲-35和無人機等五大系列共40多個航空武器裝備重點型號的研制任務。實現了從二代機、三代機向四代機的延伸,從陸基飛機向艦載機的跨越,從有人機向無人機的拓展,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的多個第一。

        “新中國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我們所就有好幾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他們跟我說,當時在戰壕里被敵機轟炸得抬不起頭來的時候,多么希望有一支強大的空軍。”沈陽所第五任總設計師王永慶深情講述道。

        經歷了修理、仿制后,新中國航空人深刻意識到只有自主創新才能從根本上保家衛國,飛機的設計權必須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于是,沈陽所前身、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應運而生。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帶領一支年輕的設計師隊伍,憑借熾熱的報國初心和頑強的攻關決心,探索開拓出新中國飛機設計之路。

        戰機的每一次翱翔都是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成果。沒有足夠的技術經驗,更缺乏先進的試驗設備,瞬時的起落俯仰間,蘊含著無數航空人的無盡汗水與淚水,乃至鮮血與生命。

        1978年5月,面對飛行試驗中殲-8飛機遇到跨音速抖振問題,時任沈陽所副總設計師、空氣動力專家顧誦芬不顧潛在的墜機風險,帶著照相機和望遠鏡先后三次,冒險搭乘殲教-6飛機升到萬米高空,承受4~6個過載,與殲-8飛機進行等距離等速度伴飛,從不同高度、速度、方位,近距離觀察和拍攝殲-8飛機后機身上貼著的毛線條狀態,最終摸清了癥結所在,徹底排除了跨音速抖振現象。

        “刀尖上的舞蹈”“生死12秒”……一個個令人膽戰心驚的詞語,無不佐證著艦載機成功著艦的困難與驚險。在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后,國外有人斷言:“中國的艦載機至少還有5年才能在艦上使用。”對此,王永慶回憶,團隊在研制過程中盡量把所有能想到的情況都進行了分析、討論、仿真,反復斟酌一個又一個細節,甚至為了顯示屏上一個小小的矢量符的方案幾度修改,曾有一個月里舉行了25次討論會的紀錄。最終在“遼寧艦”入列后不到兩個月,殲-15飛機便成功完成航母起降訓練,向著深藍,利劍出鞘。

        無論是為了快速實現截擊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殲-8飛機,還是面對空戰制勝機理轉變改進機動性能的殲-8Ⅱ系列飛機;無論是強化海洋攻防力量實現我國艦載機“零的突破”的殲-15飛機,還是適應協同作戰要求能夠組織殺傷網的殲-35系列飛機,“國家需要什么樣的空中力量,我們便設計研制相應的戰機”始終是貫穿沈陽所的發展主線。

        建所60余年來,從無到有、從陸基到海基、從有人到無人,一次次突破、一次次跨代、一次次超越,從來不只是技術參數、科研經驗的堆疊積累,更是幾代航空人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接力丈量的創新長征。

        將自主創新寫入基因

        “我們的每一型飛機都是瞄準國家需求、瞄著裝備發展需要而設計研發的。” 王永慶介紹道,“可以說,自主創新已經寫進了沈陽所的基因。”在沈陽航空科技館內的數級臺階上,刻有一型型裝備的重大時間節點,拾級而上,在大家眼前次第展開的,是我國戰斗機的設計發展史,也是航空人忠誠奉獻的報國史、自力更生的創業史、艱苦奮斗的攻堅史、勇攀高峰的創新史。

        航空武器裝備研發屬于國家戰略高科技領域,一項裝備從無到有,需要雄厚的技術沉淀以及上百個專業的協同研發。面對當前航空武器裝備跨代、跨域自主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如何在研制要求日益提高、難度指數級增長、項目井噴迸發的新時代,既高質量地完成裝備研發任務,又高水平地提升裝備作戰效能,實現“高效率、高質量、高敏捷、低成本”的理想狀態?沈陽所找到了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打造能力建設規劃的科學體系。

        與兄弟單位聯合成立協同創新中心,建立協同創新基金,以聯合自主投入的方式,推動前沿技術與工藝研究,在軍機核心主業上深度融合,推動新機快速研制模式逐漸成熟,實現型號項目的敏捷研發。

        與地方共建飛行器結構強度數字孿生重點實驗室,為軍民用航空器提供強度技術的開發應用平臺,探索航空裝備低成本研制新路徑,裝備綜合成本大幅降低。

        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單位組建“瘦西湖創新聯盟”,以此為平臺加強上下游研產需求與技術探討,推動技術資源靈活配置。

        構建輻射全國的“金點子”系列創意征集機制,2023年征集“金點子”,重點瞄準軍事智能等新興方向,建立裝備的全產業鏈技術圖譜。

        組建創新生態圈、博士工作室、黑科技實驗室等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意孵化載體,在新興技術領域推動前沿科技的縱覽與評估,在顛覆性及新興/交叉技術領域加強對跨域融合、數字信息和新能源等技術的研究。

        以技術成熟度評估為核心,實現技術“貨架式”管理,同時對轉化復用采取登記獎勵等方式,鼓勵從技術創新到裝備快速應用,多項上架產品應用到多個重要裝備研制。

        將高校優秀教師“請進所”,在所內技術部門或型號戰線掛職兼職,同時匯聚科研戰線上多家參研單位的高素質人才來所掛職兼職。

        派遣所內技術專家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企業導師,參與高校科研工作,傳遞航空產業技術發展趨勢和企業攻關需求。建立定期技術交流機制,邀請來自國內頂尖高校、一流企業知名專家開展數智專項系列論壇,覆蓋人工智能、結構強度、飛行控制等領域……

        這一系列舉措打通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機制的“任督二脈”,實現了創新鏈、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有力支撐了航空高端裝備的研發事業。

        “戰機的每一次升級,都是向黨和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從抗美援朝烽火中誕生的航空救國夢,到如今引領全球戰機技術潮流,沈陽所已走過了60余載光輝歷程,數代人賡續奮斗,出色地完成了國家賦予的使命任務。

        經歷了20年奮斗歷程,沈陽所設計的航空裝備集中展示出體系化的發展成果。在2024年11月12日的珠海航展上, “沈陽制造”璀璨奪目,吸引了世界目光:殲-35、殲-35A、殲-16、殲-16D、殲-15、殲-15D、殲-15T等一眾戰機驚艷亮相,震撼全場。王永慶說:“當看到滿跑道停放的都是我們自己的飛機,空軍飛行員對我們飛機的評價是‘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時候;當看到所里平均30歲出頭的年輕人已經挑起了新一代機型設計的大梁,特別是在航展上,看到6歲的小朋友都已經在設計‘殲-90’的時候,我們倍感自豪,更堅定了我們鑄就國之利器、建固海天長城的初心和使命。”

        【責任編輯:張宇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人看的www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亚洲av无码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www中文|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