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電集團打造大國重器、攀登水電高峰
央廣網:哈電集團打造大國重器、攀登水電高峰

文章來源:央廣網 發布時間:2025-03-28
蜿蜒奔騰的金沙江上,白鶴灘水電站巍然聳立。從2021年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發出第一度電起,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力發電技術就站上了世界的最高峰。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集團”)是這項“超級工程”的核心參建者。
近年來,國有企業科研投入持續加大,創新創造的潛能不斷激發,系列“大國重器”接連“上新”,多項超級工程驚艷亮相。近日,央廣網記者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組織的“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采訪活動,走進哈電集團及其下屬公司,探尋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家隊”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
水電領域的“珠穆朗瑪”
當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水力發電設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覃大清帶領科研團隊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右岸14號機組帶負荷100萬千瓦成功時,覃大清十分動容:“我們登上了水電領域珠穆朗瑪峰!”
在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百萬千瓦白鶴灘水電站右岸8臺機組研制階段,覃大清帶領科研團隊日夜攻關,廢寢忘食,研發出了11臺模型轉輪。將近一年的時間里,覃大清團隊完成了50余遍不同設計方案詳細的模型試驗。一次次傳感器拆換、試驗數據采集、設備運行診查等工作,周而復始地進行著,直到取得滿意的結果。最終,覃大清團隊研發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100萬千瓦混流式水電機組長短葉片轉輪,使我國巨型混流式水輪機研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步入世界巨型水電機組研制的“無人區”。覃大清接受采訪時說:“白鶴灘機組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水電裝備已全面超越國際同行。雖然表面上我們還存在個別落后點,但這種落后不是實質性的技術落后,只要有工程機會,我們就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國際領先。”
面對服務建設制造強國的重擔,哈電集團從“跟跑”,到“并跑”,到“領跑”,突破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難題,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在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成功發電;參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第四代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投入商業運行;總承包的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重點項目——阿聯酋迪拜哈斯彥電站項目4臺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行;研制的5兆瓦電功率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制的世界首臺參數最高、單機容量最大陜西彬長66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CFB)發電項目1號機組順利投產;研制的國內首個參數跨代升級改造天津國能盤山項目實現滿負荷試運行;參建的世界首臺(套)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并網發電……近年來,哈電集團作為我國建設最早的發電設備研究制造基地,發揮央企頂梁柱、壓艙石作用,累計創造了280余項“共和國第一”,“大國重器”接續亮相,科技創新成果彰顯硬核實力。
在覃大清看來,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就是要敢于面對世界性難題,“世界性難題就算是發達國家也是上百年來一直沒有解決,不要回避,但也不要被嚇倒”。覃大清認為,世界性難題往往就是發展方向,“如果世界性難題都解決了,必然會帶來大的技術革命,必然給行業帶來質的飛躍,其意義也必然偉大”。
老國企、新使命
國有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實現國家戰略意圖、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中堅力量。歷史面前,哈電集團交出了這樣的答卷:生產發電設備超過5.3億千瓦,產品裝備了海內外800余座大中型電站,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煤電、核電主設備和重型燃氣輪機皆占國產裝機總量的三分之一;大型水電機組占國產裝機總量的一半……
新時代,新的考驗接踵而至:面對服務建設制造強國的重擔,哈電集團這樣的老牌國資央企如何始終凝聚奮進攻堅的強大力量?如何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找準定位?如何進行產業布局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轉型升級、改革攻堅,現代“新國企”的內生動力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被不斷激發。
國資委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持續優化,在鋼鐵、船舶、海運、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重組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但目前看,產業基礎不牢、高端供給不足等問題仍較突出,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必須立足新使命新定位,緊緊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推動國資國企布局再聚焦、資源再集中、工作再協同,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當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排頭兵。
哈電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清勇介紹,近年來,哈電集團錨定建設世界一流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目標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明確了堅定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通過加快轉型升級,以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挺起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脊梁”。據劉清勇介紹,2024年,哈電集團聚焦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優化產業布局,出臺專項實施意見和設備更新改造方案,產業基礎再造等項目投入同比增長27.3%,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占比61.2%。強化數字賦智賦能,數字化投入同比增長63%,建成4個數字化車間、1條數字化產線、8個數字化單元。全力推進綠色制造,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6%,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0%,公司獲評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7家制造企業全部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發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數字化升級極大的推動了創新研發。”覃大清表示,“數字化升級之后,我們水輪機轉輪的水力研發周期縮減了一半,成本降低了一半,水平還不斷提高,效果十分明顯”,“數字化可以使我們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快速充分利用公司之前的經驗和成果”,“哈電集團將永不停步,始終面向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需求。我們正在挑戰更高難度的大型水電項目,請大家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