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4-29
清晨的達坂城,白毛風裹挾著鹽堿地的碎細土呼嘯而過,春季的寒風甚至比小刀還要鋒利。高丹緊了緊防寒面罩,借著手電的光暈檢查通信鐵塔安全。這是中國電信達坂城分局裝維工程師高丹的日常。
新疆達坂城,這片年均刮風160天的“中國風谷”,既是全國新能源的綠色引擎,也是通信人淬煉初心的戰場。
“斗”風
2009年,初出茅廬的高丹第一次直面戈壁灘的“下馬威”:12級狂風將通信搶修車吹得搖搖晃晃,來自南方的他第一次帶上了護目鏡這樣的防風設備。他背對著風向完成了第一次的通信故障搶修,在自己的日記上寫下了——“信號不斷,民生不斷。”
十六載寒暑,高丹的腳步丈量出20萬公里巡線路,相當于繞行赤道五圈,“斗”風成為了高丹工作的常態。
他有一套“斗”風法則:側身45度抵御強風、觀察風機葉片預判風速、冬季太冷如何熔接光纖……這些經驗,讓達坂城的風經過百余臺風電機組,點亮了萬家燈火。
高丹在中國新疆風谷分廠內部檢修網絡
“御”風
“讓信息時代的風吹向有需要的人,就是堅守的意義。”高丹說。
數個高清“天翼看家”攝像頭成了“電子牧羊人”,幫助牧民守護著成群的牛羊和成堆的牧草,牧民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看到家里的牲畜狀況。如果有人靠近,攝像頭會發出警報并推送到牧民手機上,牛羊丟失也可以看到方向。
十六載的堅守,高丹始終有一個堅持:讓信號穿透風雪,成為牧民手機里的電子炊煙、風電場控制室的穩態電流、亞歐光纜中奔涌的比特洪流。在萬物互聯的坐標系里,這位“信號詩人”用青春撰寫著另類風物志——“達坂城的風會偷時間。”
每次春節來臨之際,高丹總在搶修車上與視頻通話里家人展示的煙花同框。去年除夕,處理完高速公路休息區網絡故障,高丹在值班室泡開方便面時,收到妻子微信:“你守護的萬家燈火里,有我們一盞燈。”
高丹正在巡護亞歐光纜
從“追風少年”到“風語大師”,他像胡楊般將青春焊進戈壁——當5G信號穿越戈壁,當牧民的幸福定格羔羊初生的瞬間,這片土地上的每陣風都在訴說:通信人的堅守,是荒原上溫暖的地標。
又一個多風的春天來了,風語者的故事仍在繼續,正如達坂城永不停歇的氣流,在荒原上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大風歌》。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