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11
近日,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德陽萬航模鍛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中國二重”),8萬噸模鍛壓力機班組班長葉林偉正帶領同事通過手柄操縱重機“起舞”,開展航空模鍛件的鍛造工作。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葉林偉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宣讀了倡議書。葉林偉是國機集團中國二重培養出的新時代優秀產業工人代表,也是8萬噸模鍛壓力機的首位操作手。他和團隊成員參與攻克了多項超大型航空復雜模鍛件極限制造難題,為中國人實現“藍天夢”提供了堅強支撐。
2009年,葉林偉成為一名蒸汽錘模鍛學徒工,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操作大壓機。那些日子,他跟著師傅迅速了解設備、熟悉工藝流程、掌握操作技巧。為了苦練模鍛基本功,葉林偉幾乎每天都扎在錘鍛生產現場。2012年,葉林偉從100多名鍛造工中脫穎而出,成為8萬噸模鍛壓力機候選操作手。8萬噸模鍛壓力機高達42米、總重量達2.2萬噸,其中75噸以上的單個零件就有68件。精確操控這臺前所未有的機器巨人,前行的每一步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要成為“國之重器”的合格操作手,必須闖“三關”——翻譯關、液壓原理關、電氣原理關。葉林偉憑著對夢想的執著熱愛,用一個月時間,實現“零基礎”的完美蛻變,通過了嚴苛的技術考核,比專家預估時間提前了整整1年。
如何將“國之重器”的性能發揮到極致,打造更多高端航空模鍛件產品,是葉林偉和伙伴們的奮斗目標。他們夜以繼日,一次次試壓鍛制,一次次極限測試,一次次摸索創新,總結出物料準備、鍛造生產等8項流程操作標準化手冊,編寫出重點、難點產品操作標準化手冊12項,使操作技藝有標準、可傳承,大幅提升關鍵工序制造水平。每當坐在8萬噸模鍛壓力機操作臺前,葉林偉總是透出超越常人的沉穩與專注,他的手輕輕推動操縱桿,數噸重的零部件不斷擠壓成型。
壓制C919起落架,就像在刀尖上搶時間。面臨的難題有兩項:一是鍛件定位像“走鋼絲”,二是溫度控制如同“全員會戰”。首先是定位,模具型槽有高低差,上模一壓下來,鍛件低點就容易翹起來。如果壓機速度慢,等發現偏差再調整就晚了,幾噸重的坯料就廢了。其次是溫度,1200℃的坯料出爐,每秒溫度下降2度,20秒內必須完成所有動作。第一次研制C919起落架時,葉林偉和團隊圍著剛出爐的坯料反復測試,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調了無數版參數后,終于找到臨界點,6秒鐘剛好完成鍛壓,溫度損失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截至目前,葉林偉和他的團隊先后完成C919大型客機垂尾、吊掛、中央翼、外翼機身、起落架、艙門等上百項關鍵件的研制生產,有力支撐了C919大飛機總裝下線、首飛驗證、商業運營。他們積極參與承擔“超大型整體框鋁合金鍛件研制”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60余項,累計鍛造高端航空模鍛件產品近4萬件,有力助推我國航空事業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飛躍,為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貢獻。
葉林偉在“師帶徒”上也頗有心得,他常說:“課本能教會公式,但教不會‘手感’?!背死碚?,他特別關注三個“本領”。
“聽機器說話”的本事。壓機運行時,液壓泵正常運轉是“嗡嗡”聲,如果是“滋滋”響,那可能就是管道漏氣。模具接觸鍛件時,“當啷”聲是定位準,“吱嘎”聲就是定位偏。葉林偉帶著徒弟,在壓機旁一蹲就是一整天,把每個聲音、每下震動都記下來。長此以往,就像老中醫號脈,不用看儀表也知道設備狀態。
“扛得住事兒”的心理素質。鍛造時一旦失誤,上百萬元的坯料就沒了。為了鍛煉強大心理素質,葉林偉故意在徒弟操作時出難題,檢查班組成員的冷靜應對能力。處變不驚的能力,正是在無數次“模擬心跳加速”中練出來的。
“敢想敢試”的闖勁。在優化“制坯+模鍛” 一體化工作時,有徒弟提出想創新給鍛件定位。葉林偉鼓勵說:“要敢于吃螃蟹,試成了就是新突破?!?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新征程上,葉林偉和他的團隊將通過掌心與“大國重器”緊緊相連,為“中國智造”鍛造更加強勁的未來。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