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01
夜幕下,打磨車在長長的鋼軌上來回作業,火花顯得格外耀眼。
每次打磨作業后,中國物流所屬鐵物股份軌道集團副總工程師、運維科技公司總工程師王軍平,都會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采集鋼軌廓形數據,觀察鋼軌表面狀態……
十年如一日,王軍平以“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為行動準則,潛心研發鋼軌保護技術,不斷攀登科研高峰,填補了國內鋼軌保護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并應用到全國18個鐵路局,累計服務里程超過42萬公里,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主動請纓 挑戰啃下“硬骨頭”
現如今的中國,鐵路運營里程位居世界前列,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穩居世界第一。曾幾何時,我國鋼軌保護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加上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地形復雜,導致鋼軌極易出現磨耗高、使用壽命短的情況。
彼時,國內鋼軌保護多遵循“有病害了打病害,無病害了全覆蓋”的傳統打磨方式,作業效率低,打磨效果不理想,這曾是影響鐵路列車平穩高速運行的關鍵性難題之一。
2013年7月,剛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的王軍平入職軌道集團,從事鋼軌保護技術研究工作。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王軍平總是最早來、最晚走,休息時間也是捧著資料研究,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老師傅請教,當天的問題一定要弄明白。同事們都對這個不怕吃苦、勇于鉆研的小伙子寄予厚望。
“我想嘗試對每條線路鋼軌進行個性化精準打磨。如果能夠突破傳統打磨方式,或許可以提高鋼軌使用壽命。”王軍平主動請纓,毅然決定挑戰這塊難啃的骨頭,一頭扎進了為我國鐵路安全和高效運營保駕護航這項光榮的事業中。
成都鐵路局是王軍平試驗的第一站,在川黔鐵路綦江北至廣興區間的崇山峻嶺間,選出5公里病害較多、曲線半徑約300米的鐵路區間,通過采用自主研發適用于對應線路的鋼軌打磨目標廓形,進行鋼軌打磨的個性化、高精度、智能化模式試驗。
然而整個過程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在崇山峻嶺中進行試驗,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還要有堅定的意志。白天,他撲下身子埋頭在鐵軌間;深夜,還需要對白天的作業數據進行梳理總結,確定第二天的作業方案。
“鋼軌打磨,外行人看似粗活,實則是堪比繡花的技術活。要想整治鋼軌病害、消除鋼軌表面缺陷,就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微小傷痕。”王軍平對細節的嚴格把控,讓現場很多工友直呼“強迫癥”。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遍又一遍地測量、驗算、再測量、再驗算,2014年6月,成都鐵路局川黔線綦江北—廣興區間上的試驗項目傳來了捷報:通過定期觀測得出結論,5公里試驗段與相鄰鐵路區間相比,鋼軌磨耗速率降低至原來的1/4,使用壽命普遍延長1倍以上。至此,在成都鐵路局線路條件最惡劣區間進行的小半徑曲線鋼軌廓形打磨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反復打磨 破解行業難題
2023年9月,成都石板灘焊軌基地,王軍平看著眼前的鋼軌陷入了沉思。
作為中國物流“焊軌基地個性化鋼軌廓形預打磨加工設備和工藝研究”項目負責人,王軍平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是在研究鋼軌廓形預打磨工藝流程。
不同于在現場線路上進行大機打磨,此項目需在出廠前對鋼軌進行預打磨,打磨完成后再進行百米軌焊接,這種打磨工藝在國內外尚為首創。與此同時,項目團隊成員也面臨著鋼軌打磨角度排布、廓形設計以及焊接質量等諸多問題。
“這項目是個‘分量活兒’,沒有前車之鑒,經驗少之又少。”團隊成員崔容義說道。他們針對鋼軌預打磨設備總體方案、既有設施改造方案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決定采用設備固定、百米鋼軌移動的方式進行預打磨工藝,前期需要反復試驗以確定個性化鋼軌預打磨設備結構和選型。
焊軌基地現場
此后,王軍平無數次進行鋼軌打磨試驗,他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打磨砂輪的起落點位置以及切削量、磨面寬度等技術指標,將數據記錄在翻得褶皺的試驗本里,隨即迅速走到操作室進行下一步試驗。
憑借豐富的打磨經驗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王軍平通過不同的試驗結果,提出了鋼軌打磨設備采用大余量調形粗磨、中余量修形半精磨以及小余量整形精磨的設計思路,并根據焊軌基地焊接生產工藝,制定出鋼軌預打磨生產流程,為焊軌基地批量生產提供先決條件。
2023年12月,石板灘焊軌基地個性化鋼軌廓形預打磨加工設備完成建設,初步具備鋼軌預打磨工藝試驗條件。該設備成功入選北京市2024年第三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相關配套技術已獲批知識產權保護。項目成果將進一步提升鋼軌保護能力和水平,對軌道集團、運維科技公司開拓鐵路運維服務新領域,擴大鋼軌打磨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步履堅定 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去”
雅萬高鐵連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是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鐵路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工程和印度尼西亞的國家戰略項目。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去”,中國物流聚焦雅萬高鐵建設需求,積極發揮在鋼軌打磨領域的技術優勢,組建專業技術團隊,先后與中國電建市政集團印尼雅萬高鐵項目部展開多次對接溝通,最終獲得項目部認可,順利承接雅萬高鐵鋼軌預打磨方案設計和道岔預打磨驗收任務。
2023年4月25日,王軍平團隊臨時接到項目部通知,因工期需要,所有人員必須在5月2日前抵達印尼。時間緊任務重,到達后的團隊成員顧不上休息,便迅速開始打磨施工前的調查并制定預打磨設計方案。5月17日正式開始線路預打磨施工作業。
雅萬項目現場調查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日子我們就像是一個陀螺,每天一睜眼,就忙得停不下來。”團隊成員李青原笑著說。除了要克服水土不服、語言不通等問題,還要解決施工中出現的難題。雅萬高鐵大坡度地段較多,最大坡度可達30‰,團隊充分考慮線路特點,針對不同坡度地段進行了個性化的方案制定,保證了打磨效果。
前后歷時近4個月,項目組完成線路鋼軌預打磨技術服務273千米,道岔預打磨技術服務31組,圓滿完成了任務?!盀榱瞬坏⒄`施工進度,個別技術員還帶病堅持作業。項目完工后,那種充滿心間的民族自豪感,讓人格外難忘!”王軍平滿懷感觸地說道。
作為我國鐵路鋼軌保護核心技術的主要創造者之一,王軍平榮獲了第十六屆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青年獎、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火車頭”獎章等多項省部級獎勵,入選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初心永摯,薪火相傳。如今,以王軍平名字命名的輪軌保護創新工作室,已培養出了一批鋼軌保護技術領域技術精、業務強、敢拼搏的青年技術骨干,將一個個“畢業新生”錘煉成軌道運維“尖刀兵”,成為我國鐵路鋼軌保護技術研發隊伍中最具活力的青年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望著延伸到遠方筆直的鋼軌,王軍平堅信,隨著鐵路運維技術不斷向智能化、信息化邁進,“中國高鐵”這張靚麗名片必將“越磨越亮”!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