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29
全中國最快的火車能跑多快?年少時的沈飛就對這個充滿了好奇。
2024年12月,馬鋼時速350公里高速車輪,呼嘯著通過了60萬公里的嚴苛考核,由此進入規模化運用階段,高鐵“跑鞋”國產化再邁關鍵一步。同月,CR450動車組樣車在京發布,其疾馳時創下的453公里國內最高時速紀錄,同樣穿的是“馬鋼跑鞋”。
一連串的喜訊傳來,寶武馬鋼交材車輪精加工技能大師沈飛內心的激動與自豪難以言表——憑借著對于火車速度的癡迷與向往,他和他的團隊實現了中國高鐵穿上中國“跑鞋”的夢想。
沈飛在檢查車輪加工質量。
勇擔使命鑄就“大國重器”
1964年,我國第一個輾鋼整體車輪在馬鋼誕生,終結了我國車輪輪箍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當年,這可是同大慶油田、萬噸水壓機、原子彈爆炸,合稱為我國工業戰線‘四大喜訊’的大事件,馬鋼車輪也因此被國人譽為‘爭氣輪’。”說起馬鋼車輪的光輝歷史,沈飛眼里有光。
當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時,馬鋼人卻一度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中國高鐵所使用的車輪長期依賴國外進口。
讓中國高鐵穿上中國“跑鞋”,這是所有馬鋼人的夙愿,也是沈飛一直以來的夢想。
自己的夢,自己圓。
高鐵車輪的研發與生產涉及50多項關鍵技術,是世界公認的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加工精度高的“塔尖”產品。而精加工更是制造高鐵車輪的最后一道工序,成敗在此一舉。
隨著高鐵速度的快速提升,車輪精加工技術難度呈指數級增長。核心挑戰在于靜平衡——要保證高鐵在高速行駛狀態下保持平穩,車輪的形位尺寸精度必須控制在0.03毫米以內。
這是什么概念?普通車輪精度要求約3-4毫米,現在要把精度提高100倍!這有多難?打個比方說,0.03毫米的精度控制相當于要把兩根繡花針的針尖一次性精準對接,而且,這樣的精準對接還需要在加工注油孔、輻板孔、半精鏜孔、精鏜孔四種機床的工裝上連續成功4次,不能有一次失誤。
難度不僅于此,每列高鐵裝載了64件車輪,每件車輪的精度控制必須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證高鐵的安全平穩運行,這對精加工批量化穩定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再難也不能被“卡脖子”!在比發絲更細的毫厘之間精雕細琢,沈飛帶領團隊經過數百次的努力嘗試,終于在試驗中實現了精度要求。
沈飛在查看車輪外觀質量。
精度難題攻克了,沈飛緊接著又面臨一個新的“攔路虎”——靜平衡不穩定。
從車輪注油孔到同軸度,從產品跳動度到加工設備平面度,從本工序到上下游工序,沈飛帶領團隊排查了三個月,最終通過對定位基準面精度的改進,結合工件基準測量實現了設定的定位精度。這個改進讓精加工4個工序23個工步全部穩定控制在0.01毫米精度,成功實現批量化穩定應用,馬鋼人在中國車輪發展史上再次刻下了鼓舞人心的烙印。
堅守“匠心”淬煉“工業精品”
在沖向“工業精品”峰頂的道路上,遇到的大多是非一般的難題挑戰。
由沈飛團隊加工的城軌車輪產品雖然已在國內外36個城市175條線路4萬多輛列車上運行,但是沈飛仍然要挑戰一個新目標——讓“綠色低噪”的彈性車輪駛入百姓生活。
此前,歐洲廠商常年壟斷彈性車輪,設定了很高的技術門檻,必須在高端的五軸機床完成。這是因為彈性車輪精加工要面臨一個傾斜的凹型結構,在工藝上對寬度、直線度都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缺乏高精尖設備,寬度還可以依靠精確測量刀位點保證,但斜直線分兩段加工時的直線度如何實現?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難題。
讓不可能,成為一定能,沈飛選擇了最傳統的“接刀法”。由漸近線將兩個工序中的一條輪廓線連接的工藝被稱為“接刀法”,這是每一個車工都不陌生的“必修課”,然而在斜面上完成接刀,卻是車輪精加工從未觸及的領域。
口袋里揣著圖紙,腦子里想著工藝,沈飛一次次假設,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再試,最終找到了最優的切削深度,以及接刀時切入的曲線曲率、直線斜率的最佳組合。
檢測合格!沈飛團隊再次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2022年10月,由沈飛負責機械加工及壓裝的我國第一批直徑840毫米地鐵彈性車輪在安徽合肥地鐵實現了全球首發,標志著我國軌道交通行業進入了“綠色低噪”全新階段。截至2024年底,實現10多個品種3萬多件彈性車輪的生產制造,成功實現了這一高端車輪產品的產業化。
沈飛在使用樣板檢查車輪踏面輪廓度。
精湛技藝的養成,絕不是依靠一次簡單的偶然。
沈飛在28年的時間里,一直在和車輪一同加速“奔跑”,以“匠心”淬煉“精品”。
精輻板孔加工安全隱患防不勝防,有什么辦法避免?車輪加工刀具消耗巨大,如何才能優化?RQQ機組集控化操作受限于加工基準面殘留鐵屑難題,怎么樣破解?……執著于發現問題,專注于解決問題,是沈飛最鮮明的“標簽”。如今走在車輪加工的各條產線上,到處都有他所帶領團隊的創新印記,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帶動了行業整體技術進步。
近5年來,沈飛取得崗位創新成果40多項,推動了輪軸加工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為企業創造了數千萬元經濟效益。
言傳身教催生“百花齊放”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把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播開來、傳遞下去,為中國輪軸事業的發展積蓄力量,為實現中國夢提速爭氣,是沈飛一直以來堅持做的事。
沈飛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為平臺,依托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實訓基地,結合企業技能競賽,常年為職工開展技能培訓。十多年堅持,累計培訓數控技能人員1200多人次,培養出近50名數控技師、高級技師,打造了一支能加工全球所有標準車輪的年輕化精銳團隊。
沈飛在RQQ集控操作室通過遠程監控觀察機床運行。
如今沈飛的徒弟陳志遙已是高級技師,也成立了屬于自己的馬鞍山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這讓他感到很自豪和欣慰。在服務企業的同時,沈飛還利用自己的專長主動服務社會,積極參與職業類高校規劃教材的編寫,為地方企業培養技能人才。
近年來,沈飛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最美勞動者等榮譽稱號,沈飛創新工作室也榮獲全國冶金行業優秀職工創新工作室。
一片片車輪,凝聚著一代代中國工匠的心血智慧。沈飛始終把自己的成長與車輪的升級、企業的發展、民族工業的騰飛緊密相連,他帶領團隊勤奮實干、創新創造,為馬鋼交材成為全球軌道交通輪軸產業領軍者而不懈奮斗,在助力交通強國戰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