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01
在招商局集團所屬遼港集團大連港油碼頭,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都能看到油庫管理站技術員李云龍仔細檢查每一個閥門、每一段管道的身影。哪怕是極其細微的磨損、極難察覺的滲漏跡象,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遼港集團大連港油碼頭承擔著東北地區40%以上的外進原油轉運重任。在這個年吞吐量超億噸的能源樞紐上,李云龍扎根油庫管理一線,以技術革新與匠心堅守,守護著我國第一座現代化油港的輸油“大動脈”。
初心如磐
李云龍到港口工作的第一天,師傅就指著龐大的輸油管道和油罐,對他說:“這些設備就是港口的‘命脈’,每一個細節都得死死盯緊。”為了盡快熟悉業務,在別人休息時,他在設備旁研究操作手冊;別人下班回家,他還在琢磨工藝流程。生產間隙,他常拉著老師傅們嘮家常,本子上很快記滿了各種實操技巧。
學習檢尺取樣時,李云龍反復操作幾十遍,數據仍與標準值有偏差。師傅指導后,他便利用空閑時間往罐頂跑。盛夏的罐頂溫度高達五六十度,他一練就是幾小時,汗水濕透了衣衫,在工服上留下一片片鹽漬,手掌也被鋼尺磨出了厚厚的繭子。最終掌握了檢尺訣竅,將測量誤差控制在了極小范圍內。李云龍憑借著這股子鉆勁和韌勁,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從一個“職場小白”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操作能手。那個記滿筆記的小本子,也從嶄新變得破舊,紙張泛黃、邊角卷起,可每一頁都記錄著他的努力與成長。
賽場爭鋒
2018年,在古都南京,李云龍在“第十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水路危險貨物運輸員職業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的頒獎臺上,高高地捧起了屬于他的桂冠。回望那個火熱的夏天,在長達100多天的艱苦訓練中,李云龍把自己“釘”在訓練場上。每天天還沒亮,他就來到場地,開始一天的訓練。穿脫防化服是比賽的重要一環,厚重的防化服成了他的“親密伙伴”,為了在比賽中加快一秒,李云龍每天在臨時租住的房子里無數次練習穿上、脫下、穿上、脫下,這幾乎占用了他全部業余時間。南京的夏天悶熱潮濕,防化服密不透氣,每次穿上幾分鐘,汗水就順著脊背往下淌。防化服得練一次擦一次,衣服上磨破的痕跡清晰可見。此次技能大賽的輸油臂操作比賽,對李云龍來說是個“硬骨頭”。他爭分奪秒,休息日也到碼頭反復練習。3個月時間,他把輸油臂操作水平練到了拔尖。
比賽時,李云龍熟練地操作著遙控器,眼神專注地盯著輸油臂的每一個動作。在他精準操控下,輸油臂穩穩地對準目標,順利完成操作。最終,他憑借出色的表現,獲得大賽桂冠,為大連港贏得了參加國家級一類大賽個人和團體的歷史最好成績。站在領獎臺上,李云龍眼眶泛紅。這份榮譽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汗水與堅持。
匠心傳承
在長期的巡檢工作中,李云龍不斷摸索總結,獨創了“望聞問切”巡檢工作法。“望”,用眼睛仔細觀察設備外觀、儀表數據、運行狀態等,不放過任何細微異常;“聞”,通過嗅覺感知設備是否有異味,判斷是否存在線路老化等問題;“問”,向設備操作人員詢問設備運行情況,了解是否有異常現象;“切”,憑借經驗用手觸摸設備關鍵部位,感受溫度、振動等情況,從而判斷設備是否正常。為了讓同事們更好地記住這個工作法,李云龍將其編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這一工作法在企業推廣后,大大提高了巡檢的效率和準確性,成為大家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李云龍深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他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向年輕員工傳授經驗、分享技術,助力團隊3次榮獲全國總決賽前三名,4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看著年輕員工們在賽場上嶄露頭角,李云龍感到欣慰與自豪。
今年,李云龍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從初入油港的青澀小伙,到全國勞模、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獲得者,李云龍始終堅守初心,以匠心守護北方能源大動脈。
【責任編輯:家正】